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从邯郸学步之失败看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论自主性之缺乏(3)

http://www.newdu.com 2019-11-20 《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 丁国旗 参加讨论

    三、结语;文论期待自主的意识、自信的勇气
    凡事有自主意识,有清醒的头脑,能在复杂的条件下做出科学的判断,是需要一种精神品性的,这种精神品性就是“自主性”。那么什么是“自主性”?“自主性”就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事情、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选择自由”,依据康德的说法就是“他之所以能够做某事,乃是由于他意识到他应当做这事,并且在自身之中认识到自由”[5]。也就是说,有自主性的人就是一个有意识、有理性的人,而且是“自由”的人。学者黄克剑先生在辨析黑格尔自由观时,从“自性”“自信”“自在而自为”等方面梳理了黑格尔对“自由”的多重界定,并明确地将“自由”称为“自己决定自己,自己作自己的理由”[6],能够做到这种“自由”的人,也就是有自主性的人。当然,这些从哲学层面对“自主性”所做出的“自由”特征的阐释略显抽象,而从人文意义上看,“自主性”其实可以在主体的自身特性与社会特性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中自身特性可以表现为个体的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断力、独创性、自信心等,而社会特性则可以表现为自我控制、自律性、使命感、责任感等。这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新感性”这一概念的探讨,对“自主性”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的机制问题做出进一步的阐释。马尔库塞对“新感性”的理论探讨可以很好地用在我们对文论“主体性”的理解上来,“新感性”的实现过程也可以很好地给当下中国文论“自主性”不强或者没有“自主性”等问题,提供一些走出困境的方法和途径。
    笔者将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特征大体归为三点,即“感受力”“批判力”与“审美力”。恰如一个病态麻木的人获得新生走向健康的过程,“感受力”“批判力”和“审美力”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提升的过程。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没有“自主性”(“新感性”)的人而言,要想使其有“自主性”,就必须顺序经历三个过程。一是感受力的恢复,这是一个由麻木到有感觉的过程,是自主性形成的基础条件,也是低级的形态;二是批判力的恢复,这是一个在认识上能做出正误好坏的判断并能形成自我反思能力的过程,是自主性形成的最常见形态,也是第二个形态;三是审美力的恢复,这是主体建构能力逐渐恢复的过程,是自主性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高的形态。拥有审美力将表明主体不仅懂得了批判与反思,而且在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懂得了理解与宽容,学会了利用条件主动去重建一种新的更好的秩序或精神。这是主体的超越形态,也是主体的最佳状态。但这一状态的实现,是在前两种状态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7]。对照来看,对于中国文论的话语体系建构而言,今天我们主要还处于第二阶段。2014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强制阐释论》一文在《文学评论》第6期上发表,可以说是真正拉开了对西方当代文论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序幕。之后几年,学界掀起的对当代西方文论进行反思的热潮,则证明中国学界反思与批判意识的基本形成。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中国文论的自主性还处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之间,因为以反思西方文论为契机,学界对中国文论处境的整体反思和反省,实际上才刚刚开始。
    要想真正获得新时代中国文论健康发展的自主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不仅需要处理好自主性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对中国文论进行客观评价,正确对待外国文论,同时还要重视任何文论在具体文情中的运用,以及文论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今天我们反复强调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获得与文化上的自主性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个在邯郸学步的寿陵人无时不在提醒我们,作为事业发展最关键的人,一定是有“自主性”的人。自主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知,自知才能不盲从,才能审时度势,科学研判,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情,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中国文论的开拓创新期待自主的意识、自信的勇气。但愿有更多的研究者可以充满自信,以我为主,为新时代中国文论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最高形态、最高境界的早日到来做出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