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从邯郸学步之失败看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论自主性之缺乏(2)

http://www.newdu.com 2019-11-20 《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 丁国旗 参加讨论

    二、邯郸学步对于中国文论的若干启示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旨在讽喻一味地模仿别人,最终反而得不偿失,丢掉了自己原来的本事。对照新时期之后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基本实际,用“邯郸学步”来形容是非常合适的,上文之所以不惜笔力去分析寿陵人“邯郸学步”失败的原因所在,其道理正在于此。新时期以后,中国文论的主导方向就是向西方学习,40年来一直如此。当然西方文论给中国文论带来的有益方面是不能否认的,但是,如果说新时期之初,我们向西方学习,大量引介当代西方文论诸流派、诸思潮、诸观念与诸方法,很好地改变了当时中国文论长期的单一化状态,填补了那个时代中国文论可能出现的知识断层,完成了从极左文论向当代文论的自然转型,切实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论的理性发展与多元生成的话,那么40年来,我们的文论研究一直一成不变地沿袭西方的路子,说着西方的话,讲着西方的理,用着西方的方法,言必称西方而浑然不觉,这种状况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思考。这里,同样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追问和澄清。
    第一,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文论?正像邯郸学步的寿陵人给我们的启示一样,学习他人,本应是为了强壮学习主体自身,而不能是使自身原有的能力一并丧失。新时期之后,我们在几年之内就将西方近百年产生的文论成果一股脑儿地引介进来,其本意主要就是为了弥补我们在文论方面的单一与不足。而西方现当代文论,如语言学、心理学、现代或后现代的理论与方法,的确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认识与分析文学的思路与空间。同时其最重要的价值还在于,正是通过向西方的学习,解放了我们原有僵化的思维模式,达成了中西文论的同步性与共时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填补了中西文论之间的历时性差距,使中国文论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文论界不再是闭塞和落后的,有了和西方对话与交流的资本和知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学界对中国自身文论的思考与期待。这就是我们学习西方文论全部的初衷。如果说20世纪整个80年代都可以算作是我们学习西方文论的“学徒期”的话,那么之后,我们就应该走出学徒期,考虑如何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文论话语与文论体系。可是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80年代“思想解放”的冲动与活力并没有给中国文论建设带来契机,反而在之后持续不断地学习西方现当代文论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无论课堂讲堂,还是会下会上,无论报纸期刊,还是学术出版,西方文论一直是学界新宠、研究时尚,以致逐渐形成了西方文论一家独大、拥有绝对话语霸权的不正常局面。中国原有的文论资源,不管是中国古代传统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还是“五四”之后所形成的中国现当代文论,都只能“躲进小楼成一统”,成为小众的、自娱自乐的学问,基本丧失了与西方文论抗衡抑或对话的可能。然而,对于这种不正常的学术现象,理论界却从未警觉或有意识地进行反思与对抗,全然忘记了学习西方旨在建设自身文论的原有目的。
    第二,为什么没有反思西方?西方文论在中国文论界存在的反常局面是需要反思的,然而文论界却没有对此进行反思,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这既有西方当代文论生产力强盛,大量的理论资源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消化和吸收的原因,也有中国文论原有理论基础单一薄弱,需要这样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的问题。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必然带来的文化交往与文化商品消费全球化的客观存在,大量西方文化产品涌入中国,改变了中国文化消费的原有内容,而大量西方文化产品的输入,也需要用西方的理论进行阐释与解读。这样,与西方文化产品一起,西方文艺理论的随之涌来,就是非常自然的现象。然而,除了以上这些原因外,在笔者看来,我们之所以没有很好地反思西方文论在中国存在的问题与影响,主要还与我们对自身文论的价值认识不足,对中国原有文论传统资源缺乏自信有关。中国文论界之所以长期跟在西方文论后面,亦步亦趋,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第三,为什么对自己的文论传统缺乏自信?关于这一点,实际上是不需要多费笔墨的。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入与瓜分,中华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的过程中,在励精图治探索民族复兴的各种改良和革命斗争中,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艰辛,以至于造成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而批判有余,文化虚无主义现象比较严重。今天,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在文化方面,20世纪的中国基本是对中国自身传统文化局限进行反思与批判的世纪,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接受或者对新文化的肯定,基本都是以破坏传统文化为代价的。应该说,对传统文化局限与糟粕的清算,向西方学习以达到推进中华文化的新发展,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问题在于,当学习西方成为唯一的选择,摆脱传统成为本能的需求时,就必然会造成凡西方即先进、凡传统即糟粕这样一种并不理性的判断。而更为严重的是,伴随着这一判断,我们所丧失的将是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于是,落后与不自信就成了中国人最突出的形象符号与特征。笔者曾在《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一文中分析过我们丧失文化自信的原因以及重拾文化自信的途径,对于文论而言,其道理也是一样的[4]。
    可以说,我们之所以长期以来对自身的文论价值认识不足,不够自信,既与以往国力不足,遭受外敌长期侵略的历史有关,也与我们自身的文艺发展走了弯路,一时难以科学有效地调整有关。当然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文论需求的主体,我们自己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缺乏自主性,也是重要原因。当我们去嘲笑那个邯郸学步的寿陵人没有自主性时,面对中国文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提醒自己不要掉入邯郸学步的错误之中?对于中国当代文论而言,我们并不是不要学习他人,但学习他人不能忘记自我,不能丧失初心,不能遗忘我们自身的文艺实践与文艺需要。这就是“邯郸学步”对于中国文论“自主性”的启示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