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汉德克:用另一种语言与世界相遇(2)

http://www.newdu.com 2019-11-14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徐畅 参加讨论

    独行者:在挑战与隐居之间
    拒绝平庸的社会性语言的态度,决定了汉德克与他眼中那个由陈词滥调构成的社会现实之间注定是一种格格不入的关系。对汉德克来说,“世界”始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传达出某种与这个由平庸语言构成的世界的疏离,而他本人的生活也带有某种孤僻的色彩,不是在挑战和对抗世界,就是退隐在一种远离世界的生活中。
    在使他声名鹊起的“说话剧”《骂观众》中,汉德克以一连串挑衅性的陈述和断言对抗已经被习得的概念所规定了的观众感受,目的在于让习惯了“看戏”的观众意识到,真正的听与看,是与对象鲜活地联系在一起的。观众与演员之间并不存在戏剧概念所构筑的次元壁,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应是互相观看(zuschauen),而是互相注视(anschauen);不应是彼此听见(zuh?觟ren),而是彼此聆听(anh?觟ren)。被“观众”和“演员”这些概念性身份所规定和保护了的安全距离和无动于衷状态其实并不存在,台下与台上是同一个真实的空间。因此,汉德克要做的,是打破观众的概念幻象,激活观众对真实现实的感受。为了达到这种“施加影响”的目的,作品采取了直接对观众说话的形式——全剧仅仅是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的舞台上挑衅和“谩骂”观众,以直呼“你们”的方式强行打破戏剧概念构筑的真实性屏障。
    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风格转型之后,汉德克的作品和生活逐渐表现出另外一种对待世界的态度,那就是远离日常社会及其语言,退居到由细腻的感知挖掘出的另一种真实之中。1989年开始的“试论”系列,是这种态度的最直接体现。在该系列的第一本《试论疲倦》(1989)中,他将“好的疲倦”(区别于“糟糕的疲倦”)视为自己的朋友,可以让他不再“与忙来忙去的人一起忙忙碌碌”,可以让世界“摆脱种种名称,变得伟大”。在这种疲倦中,生活开始走进人的内心,世界开始无声无息地自我叙述。而在该系列的最后一本《试论蘑菇痴儿》(2013)中,主人公蘑菇痴儿因痴迷蘑菇而逐渐远离了日常社会,他在无人的森林中静静地体验“实实在在的现在”,逐渐学会区分橡树、榉树和桦树所发出的不同声响,了解到鸟儿不同的飞翔方式。同时,他通过痴迷蘑菇这件事来寻找一种与社会相处的方式,让他能够以一种非社会性的存在状态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妻子和孩子离开了他,朋友们逐渐生疏,他的律师工作也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这个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主人公的“在世界之中”的“在世界之外”状态,正是汉德克本人心灵历程的某种写照。如同蘑菇痴儿一样,作者本人在巴黎郊外的边缘小城沙维尔近30年的生活也带有某种独来独往、遗世独立的色彩,他通过这种方式与这个由僵化语言和意识形态粗暴规定了的社会保持着距离。而与蘑菇痴儿不同的是,他幸运地从事了写作这个职业,这让他能够用另一种语言与世界相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