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篇纪实文学《父亲的军装》面世。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详细记录了一个普通军医的成长和蜕变,也以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视角,讲述了淞沪抗战及挺进大别山的细节。书的主角是现年103岁的徐成沄,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获得金质纪念章。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说,这本刚刚出炉的新书讲述了“小人物与大时代的关系”—— 十年前,便有了写一下家里四代人故事的想法,2011年动笔时,我已经66岁了。母亲在世时讲过一些上两辈人的事情。祖父徐方兴1870年从湖北只身来到湖南湘潭,自己经营些产业,后来成为英国怡和船运公司买办。他家业的兴衰,几乎与洋务运动走着同样的步伐。 抗日战争期间,亲属中11人投身战场。父亲徐成沄从淞沪会战到三年内战,由国民党军医主任变为人民解放军的军医主任,抢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自己也在国民党飞机的空袭中被击断腿骨。 我的童年在湖南湘中的永丰古镇度过,5岁时土匪进过家门,青树坪的国共激战就发生在离家不远的地方。 上两辈人1949年前的生活,算是书的第一卷。 1949年后的生活,是书的第二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与壮大,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公私合营、“反右运动”“大跃进”,我都站在时代的角落里亲历过程。 16岁时正值三年饥荒,我被分配到高温炉前工作,没有一顿饭吃饱过。后来又赶上了“文革”时代。人生总有许多遗憾,有些事让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 1985年,算是人生的低谷,我揣着全家仅有的100元下海创业。那时既有发财的梦想,也自信混得再不好,凭着这点手艺也能养活家小;最后用凑来的600元购买废旧物资,制成霓虹灯设备。其间甘苦不亚于漂流到荒岛求生的鲁滨逊。 只有母亲一直担心我丢了铁饭碗,将来没钱看病养老。 那年头下海闯江湖,危险与绝望都经历过,与黑白道的过往是想躲也躲不掉的,自然有不少惊心动魄的故事。 此后不少年,我们厂在北京成了这个小行业的领头羊,只是为此付出了太多的辛苦,也损害了原本健康的身体。十年前,霓虹灯逐渐成为过气产品,社会风气也不同了,生意越来越难做。不过,“小富即安”一直是我信奉的原则,人总要知进退,虽然急流勇退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的事。 儿女们现在从事影视工作,成为公众人物。关于他们的成长,媒体有不少报导。早期教育的理论认为,每个儿童都可以培养成为杰出的人才,我相信全心投入的早期教育,相信严格要求与科学的教育方法。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这一切都取决于为此做出不懈努力的父母。所以第三卷讲子女教育,我愿意把自己培养子女的经历与体会,真诚地奉献给亲爱的读者。 书写家史是此前没想过的事,相关的书籍读了一些,毛笔抄录的笔记也有几尺厚了。写作是个辛苦活,有时从早6点写到中午,站起来时,人都有些打晃。 回忆录一类文章,常是“七分资料三分写”。找资料当然离不开百岁的老父亲。在现代中国,参加过1937年淞沪抗战的老兵还能有多少人?六年前在重庆,我刚开口问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情况,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严肃:“那不能讲,国民党是消极抗战。”他曾标榜自己“一辈子政治上没说过错话”。我只好耐心地告诉他,国家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客观的结论,国共共同抗战,都是光荣的事。事后父亲买了中国社科院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他认为中国社科院才能代表党和政府的立场。老爷子做了摘录,然后告诉我:“抗战的事可以讲了。”这几年不断给父亲打电话,询问战争年代的情况,他年过百岁却记忆力惊人,很多人的姓名、重要的电报文稿张口就能说出来。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他拿到了国家颁发的金质纪念章。 徐家祖籍是汉阳的徐湾,辈分排序是“祖德卓方成,子振家声远”。2008年9月,费了许多周折,我找到那个18户都姓徐的偏僻村庄。 2011年11月,我第一次去湘潭寻根。在湘江北岸,祖父工作过的怡和公司与自家的宅院,都已毁于日军轰炸。母亲的董家应在瞻岳门内,更是毫无踪迹。下午突然天降大雪,夹杂着冰粒,寒气袭人,归来的车上,心情沮丧,拙笔写下小诗一首:“一为寻祖去长沙,最是深情寄董家。瞻岳遗踪怀故土,宵寒独守伴霜华。” 两年后再去湘潭,终于找到了母亲住的雨湖老街。这里残旧的建筑,还保留着老年间的风貌。偏偏母亲家的原址上,却盖了座白色小楼。一位老住户告诉我,此处原有一石牌坊,后来被红卫兵砸倒了,上面的石狮子摔得粉碎。 1949年后,徐家的亲属分居海峡两岸,台湾开放老兵探亲后才得以见面。2004年10月,我专程赴台访亲问故。桃园的堂姐夫王永浩为人义道,夫妇二人为本书提供了不少资料。前不久传来二老去世的噩耗,令人痛心不已。 第二稿写作前,我去了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27天中,面对着浩如烟海的战史资料,每日盯着屏幕抄录。其中有呈送军政部的战报、各战役的概要,还有父亲抗战中的立功记录、呈送蒋介石“徐成沄等八员”的任免报告与个人履历表。这些难得的史料让我更多地了解到,抗战期间的战斗历程,以及官兵生活的诸多细节。 第三稿完成之前,我去了当年日军登陆的乍浦、金山卫,还实地考察了父亲抗战的江浙几处战场。回京途中,又绕道走访了1946年整三师覆灭的山东定陶大杨湖、天爷庙。 实地探寻历史是我对读者应负的责任。 (徐子建是演员徐静蕾的父亲。本文选自徐子建著《父亲的军装》一书,有删节,该书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9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