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刘跃进:从下乡知青到学部委员(4)

http://www.newdu.com 2019-07-02 中华英才半月刊 高岚岚 参加讨论

    从一心治学到家国情怀
    刘跃进心无旁骛耕耘学问,很少参与学问之外的事。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当选为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后又进入文学所党委领导班子,先后担任副所长、党委书记、所长,成为了双肩挑的学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想观念在慢慢改变,从个人的“小我”升华到“大我”,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家国情怀。
    2013年,组织上派他到延安干部学院参加培训,在那里,刘跃进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有12位研究人员来自鲁艺,包括何其芳、沙汀、陈荒煤等。他意识到,在艰苦的岁月,一大批全国最优秀的青年才俊不约而同地奔赴延安,并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加入到为全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历史洪流中,走出“小我”,走上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在延安培训以后,刘跃进得到了很深刻的教益,认识到学术工作者只有紧贴时代和人民的需要,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现实关怀。从延安回来后,他写了一篇题为《学术研究同样有一个“为了谁”的问题》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2013年10月18日头版“光明专论”上。
    站在时代的高度,担起现实关怀的文化责任,彰显学术研究工作者的文化力量,实现学术研究的真正价值。刘跃进所承担的大量工作,都凝结着他个人学术理念的转变。
    近年,刘跃进主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迎来三个六十年,一是2013年的建所六十周年,二是2014年《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周年,三是2017年《文学评论》创刊六十周年。再往前时值世纪之交,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节点,他组织编纂过大事编年和纪念文集,有计划地撰写综合性的系列文章,也组织过若干纪念活动,总结文学所走过的道路,总结新中国文学研究的历史经验。
    1953年,文学研究所成立之初,郑振铎就提出编纂《古本戏曲丛刊》的设想,直到他逝世那年,“丛刊”完成了前四集的编纂。《古本戏曲丛刊》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戏曲作品总集,是近百年来戏曲文献整理出版的一项重要成果,一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重点项目。尽管中间历经波折,余下的三集,由刘跃进负责学术组织工作,已经推出第六、七两集,第八集即将划上圆满句号。
    作为文学研究所所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文学卷的副主编,刘跃进参与了国家相关项目的规划整理工作,更加关注宏观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学术界面临着转型换代。未来如何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始终萦绕在刘跃进心头,为此他撰写了《中国文学研究四十年思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四十年》等相关理论文章进行总结探讨,参与组织“文学研究70年”书系,带领文学研究所同仁清理学科建设工作,酝酿学术再出发。
    刘跃进给自己的定位是承前启后,接续传统。他受过老一代学者的言传身教,而今,作为一位导师,他培养了一批批硕士、博士、博士后,还接待了大量的访问学者,以海纳百川的通达襟怀,与社会各界广泛交流,桃李满天下。
    刘跃进始终孜孜不倦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用心诠释好每一个角色。他却谦逊地表示,“假如说自己还有一点点贡献的话,不是我给学术界增添了多少光亮的砖瓦,而是使我们这个学术链没有断裂。”可以这样说,他们这代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华贡献给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