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刘跃进:从下乡知青到学部委员

http://www.newdu.com 2019-07-02 中华英才半月刊 高岚岚 参加讨论

    他们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亲历者、见证人,以自己火热的激情将青春贡献其中,使国家日新月异,发展壮大。
    他们吃过苦,他们知道什么叫苦,也知道什么叫甜。他们失去过,因此更懂得珍惜。他们就是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刘跃进的人生轨迹与整个时代的变迁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他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从名字就能猜出他的出生年代,他戏称自己是1958年的“产物”,正值“大跃进”运动时期。他是上山下乡的最后一拨人,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受益者。
    从一个满怀梦想的下乡知青,经历了困惑迷茫,最终不负使命,成长为一位用知识回报社会的学部委员,刘跃进走出一条与时代同步、又有自己特色的人生道路。
    出了电梯,刘跃进步伐轻快矫捷地走向办公室,记者得特地加快脚步才能跟上他的节奏。刚刚度过花甲之年的刘跃进依然充满活力。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时常有一种学生的心态,内心充溢着向上攀登的劲头。”
    办公室里除了基本桌椅设备,余下的空间都摆放着高高的书柜,装满了各类书籍,刘跃进笑称这只是他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书。身为学者,他四十年如一日,没有一天离开过书。
    穿透时空的屏障,听他娓娓道来的一幕幕往事,似乎就发生在昨天,仿佛一幅岁月长卷在眼前缓缓开启,使人步入历史的天空,品味其中蕴含的人生苦乐。
    从“上山下乡”到考入大学
    刘跃进的父亲曾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他的家就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宿舍,在他的生活圈子里头,有机会遇见很多知名作家,心里很神往。中学时,大名鼎鼎的作家浩然去学校作报告,点燃了刘跃进的作家梦。
    1975年,刘跃进写过一篇类似于人物速写之类文字,语文老师推荐给浩然,结果可想而知,至今没有下文。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看了很多描写农村题材的小说,觉得那里的生活真是绚丽多彩。
    刘跃进“文革”前入小学,“文革”结束那年高中毕业。由于“文革”期间取消了高考,只能通过推荐才有可能当工农兵大学生,像他们这样城里长大的中学毕业生,前途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所谓的“上山下乡”。当时,他是积极主动要求下乡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没有别的选择;此外,还有一重埋在心底的夙愿,那就是希望好好劳动改造,争取成为工农兵大学生,实现他的作家梦。
    刘跃进插队的地方在北京远郊密云县塘子公社前焦家坞大队。他还清晰记得转户口的情景,从北京城市户口正式转为非城市户口时,母亲特别难受,甚至想哭。他的爷爷就是农民,父亲好不容易从农村奋斗到城里,眼看着刘跃进又成了农民,母亲心里定是五味杂陈。但是刘跃进自己很高兴,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广阔天地”中。
    不久,刘跃进就痛苦地发现,农村远不是想象的那样美好,恰恰相反,一天下来,累得一点劲头都没有了。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们被分到各个生产小队,天天下地干活,跟当地农民一样,人家干什么我们干什么。生产小队长派活时,对女同学有点照顾,派些稍微轻松一点的活儿,如间苗之类,其实也很苦。你想想,一垄地一眼望不到头,人家早早干完,收工回家了,你这半垄还没干完呢。在地里蹲久了,坚持不住,就跪在地上干活,膝盖都磨破了。起猪圈的活儿又脏又累,要把猪圈里的粪土挖出来,装车送到田里作肥料,再把黄土填埋进去,继续沤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复一日的艰苦劳作,单调乏味,让刘跃进的作家梦渐渐远去。不到半年的时间,他的理想全变了,最羡慕的工作是售票员、售货员,整天坐着,没有风吹日晒,该多惬意啊。
    1977年夏秋之际,突然听说要恢复高考,同时又有种种说法,有的说必须得工作两年以上,刘跃进下乡不到一年,一直不知道能否有机会参加。那年9月,他才得到消息,可以参加高考,于是毫不犹豫地填报了中文系。
    高考复习,别人可以回家,刘跃进不敢回。由于刘跃进下乡以后表现突出,不久就被推举为大队团总支副书记,还被选为公社先进知青代表,不能随意请假。再说,如果考不上,还得留下来继续务农,将来有机会回城,更需要好的表现。就这样,他坚持在队里干活,从9月到12月,一直没有回家。
    那年10月,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对“四人帮”残渣余孽的揭批查运动,刘跃进是干部,白天干活,晚上还得到各个小队参加运动。“忙完以后都十点了,回来就赶紧复习,每天几乎就睡两三个小时,凌晨三点起床复习,天亮下地。”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如此循环。心中有梦想,再苦也要坚持。
    刘跃进不会忘记这一天:1977年12月10日,恢复高考后的首次入学考试。密云山区,晴空万里,但寒冷异常。前焦家坞大队参加高考的大约有二三十人,来回二三十里路。一大早,迎着初升的太阳,大家结伴步行,谁也没有感觉到疲倦。中午没有地方休息,就蹲在墙根下,啃着凉馒头,享受着寒冬的阳光,幻想着美好的未来。平时出工下地,只能匆匆忙忙地啃口窝头,哪有这样的闲暇。
    转眼到了1978年,春节临近,不知考试结果怎样,刘跃进一直不敢回家。大年三十那天一大早,大队党支部书记刘栋突然找到他,要他陪同到北京城里作知青家访,这才有机会在家住了两天,初三又回到农村。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似水流年”专题节目,记录20世纪每年春节的百姓生活。1978年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刘跃进,旁白是这样说的:“1978年的春节,京城有个名叫刘跃进的人,在焦虑地等待着大学录取的消息。”那年三月他得到正式录取通知,全大队只有两人。1978年3月24日,刘跃进兴冲冲地离开广阔天地,满心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