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本文所引《文心雕龙》,均据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下不另注。 ②(23)(24)(25)[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7、48、51、50页。 ③④(26)[法]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63、70~71、45页。 ⑤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⑥⑧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9、49~50页。 ⑦陈梦家:《中国文字学》,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55页。 ⑨(11)(12)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63、743、425页。 ⑩民间将作家的文学创作戏称为“码字”,将读者的文学解读戏称为“测字”,亦可见对文学活动中“字”元素的高度重视。 (13)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996页。 (14)《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43~345页。 (15)[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7页。 (16)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0页。 (17)本文所引《周易·系辞传》,均据[清]阮元《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5~92页,下不另注。 (18)王弼注,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下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09页。 (19)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页。 (20)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册第1720页。 (21)(22)《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4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