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新世纪儿童文学的世界视野与未来意识——评方卫平、赵霞著《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评方卫平、赵霞著《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

http://www.newdu.com 2019-04-28 文学报 赵澄 参加讨论

    方卫平教授与赵霞博士合著的《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一书,是国内首部针对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进程的总体性研究。该书气象宏伟,视野开阔,既充分关注新世纪儿童文学独特的文化语境,又贴近紧扣新世纪儿童文学生动的艺术现实,在细致的考察和深透的思考中,梳理、描摹当下儿童文学空前复杂的现实状况,发现、提出了有关新世纪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议题。
    诚如此书开篇所言,新世纪十余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为我们返观和反思20世纪后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那场“波澜壮阔的思想、美学观念的突围与创新进程”,以及这一进程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具时效性的后设视点。但与此同时,在书中,新世纪以来的儿童文学不但被视作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当代儿童文学艺术新进程的重要起点。
    这部聚焦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进程的专著,令人印象深刻的两点,一是开阔的世界视野,二是前瞻的未来意识。书中指出,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和独立学科的中国儿童文学自其诞生以来,几次重要的艺术启蒙都离不开世界儿童文学的影响,这其中包括进入新时期后,儿童文学在文学创造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几次重要拓展。可以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影响和吸收,世界儿童文学的某些基本的思想观念和艺术基因,已经不可分离地融入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血脉中。基于此,论者不但将新世纪儿童文学放在它自身的纵向历史轴上进行考察,也将这一历史的进程同时放到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网络中,探讨其发展的经验与方向。
    我们由此看到,本书关于当代儿童文学的宏观观察和个案研究,背后始终隐含着一个世界性的立点和视野。新世纪儿童文学有其独特的文化语境和艺术现实,与此同时,在其发展进程中,也不断走向和融入着一个更普遍的儿童文学的艺术世界。这里的“普遍”,不仅是就其发展的规模和覆盖而言,更是针对其艺术的眼光和抱负而言。它所对应的思考是:中国儿童文学如何向世界儿童文学奉上自己独特的艺术贡献?如何以一种更有尊严的方式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一部分?书中针对当下代表性儿童文学文本的细致艺术分析,无不隐含了这一远大的艺术抱负。
    书中专辟“在世界的版图上”一章,探讨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界日益承受着的“走出去”的焦虑和冲动,以及它所对应的文化实践的思考。在这里,作者细致分析了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的三个技术要素:翻译、交流和批评。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进一步强调,一种文学的对外传播及其国际影响的确立,从来不仅仅是翻译与交流的事情。毕竟,单纯的翻译与传播并不能在实质上提升文学自身的品质。思考中国儿童文学如何走出去,归根结底仍然要回到艺术本体的探讨上来。也只有在回到艺术本体的前提下,谈论原创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的另一些“技术性”问题,才会是有意义的。这其中包含的鲜明的艺术本体意识,对于近年日益卷入对外译介潮的中国儿童文学来说,是一种意义重大的提醒。它让我们看到,新世纪儿童文学应该怀有的“世界视野”,首先不是一种功利实践的视野,而是要借某种世界性的开阔和深厚,实现对儿童文学艺术可能的更高追寻。
    与这一世界视野紧相伴随的,是一种富于前瞻性的未来意识。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作为一个文类的儿童文学及其各个文体的当下艺术症结和未来艺术走向的思考,在全书论述中占有重要位置。由此,“走向”一词成为了贯穿全书的关键词之一。“当代儿童文学的童年精神走向”“当代儿童小说的未来艺术走向”“商业文化语境下中国儿童小说的美学走向”“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基本艺术面貌及其主要发展走向”“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走向”等既关注当下现实、更着眼未来可能的探究、思考,成为了作者关切的重要话题,甚至成为全书有关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其背后包含的意图,是对中国儿童文学艺术走向更高处、更远处的恳切企望和真诚期待。
    在“新世纪儿童文学的童年美学问题”“新世纪儿童文学的文化问题”“中国式童年的书写及其超越”等章节,我们清楚地听到了这个殷切而诚恳的声音。或许,正因有了这一未来意识的烛照,书中关于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进程和状貌的考察、总结与探讨,才充满引人深思的话题和意味深长的洞见。例如,作者细致剖析了新世纪儿童文学写作面临的文化问题,并进一步指出:“谈论当代儿童文学的艺术未来并不存在单独的文化话题,触动它,就是触动儿童文学的整个艺术世界,进入它,也就是进入儿童文学的全部艺术生命问题。”在谈及“中国式童年”的表现困境时,方卫平指出:“中国儿童文学对于中国式童年的关注,不应只停留在某类童年生活的现实表象层面,而需要进入这一表象内部,去发现和揭示童年最独特的生命精神,书写和呈现童年最真实的审美内涵。在这里,儿童不是作为早熟的大人,而是作为儿童自己,向我们展示唯有童年时代才拥有的看待世界、拥抱生活的姿态和力量。”上述关于新世纪儿童文学的童年观念、美学内涵、文化语境等所做的深入剖析,为当代儿童文学实现新的艺术进阶和突围,指明了重要的方向。
    就此而言,该书题名“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中的“想象”一词,耐人寻味。如果说一切建构首先离不开想象的期望和规划,那么,在方卫平、赵霞的《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对中国儿童文学当代艺术进程的探询,也是对这一艺术面向的更广世界与更高未来的想象。对于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而言,这样的想象发人深醒,也令人充满实践的振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