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后感 >

余华现实一种读后感

http://www.newdu.com 2019-03-1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现实一种》读后感(一):爱上一坨冰渣子
    “《现实一种》记录了我曾经有过的疯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间如波涛般涌动着,这是从恶梦中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为此,当时有人认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渣子。”
    看完了《现实一种》,我就发现我痴迷于余华的文字。余华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中,余华描述了山岗山峰两兄弟的互相厮杀,暴力而血腥,让人看得肝颤,恶心。但是我却仍然难以放下手中的书,它仿佛擒住了人的灵魂,欲罢而不能。也许就像余华自己说的那样“暴力因为其形式充满激情,它的力量源于人内心的渴望,所以它使我心醉神迷。”
    余华崇尚的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他始终在追求一种叙述态度,一种无我的叙述,即使是自己的事也如冷眼旁观,以零度的语言平淡处之。
    在他的小说中,偶然因素异常活跃,人的死亡是那样的偶然,一群人的死亡又是由一连串的偶然组成。他摒弃常理,对于常理的怀疑使余华为读者创建了一个不被重复的世界。余华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读后感(二):感悟另一种现实
    
    余华的《现实一种》集子含三篇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篇幅为中篇,读的过程中碰到以自我见识能识别出的错别字和不通之处很少,虽然作者的行文符合文从字顺的标准,但读起来仍会觉得有些异样感觉,就是跟以往所读文字有所不同,这当然能理解为各个作家的特殊行文风格和独创力而自己以往未见识到,但归根结底是阅读不勤,阅读量偏少所致,真正完整读一本小说家作品集的时候更少。余华现实一种
    看时只觉得翻页挺快,一页一页地掠过眼前,自己也集中精力尽力在脑海中塑造着小说中构建的一幅幅画面,想象着那个偏远时代的社会图景和角角落落,准确点说,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当看到文后标注的写作完稿日期时,思绪也渐渐追溯过去,一场场追溯之旅在脑际奔跑而出。三篇文章都写毕于一九八六年和一九八七年,那时我可还没出生呢,这可使我顿时对作者生出一阵敬仰之情,虽然时代有隔,他笔下描述的世界在我脑中浮现出来时非常真实,除了第三篇《一九八六》那种格外突兀的超现实笔调让我难以卒读外,其他两篇都读得颇顺畅。尤其值得一提的有这样两处,一是每篇意蕴深厚,作者塑造出的主题决不草草收场(也许这是相对前段时间看过韩寒的部分小说后有所感而言),主题思想具有绵延下去的深度,可探索的问题在读完文章之后会弥漫心间,胸中块垒大概就这样无形中筑起了,这个也许就是文字升华为思想之后或者说是象征手法的作用。比如,首篇《现实一种》里山岗的后代通过被移植的生殖器而绵延不绝,只经作者在文章快结束时轻飘地一笔带过,就让人心中一震,可供思量的东西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又如《河边的错误》中马哲与疯子纠缠不清的关系让人看到一种荒谬和大无奈,似乎算得上是现实与命运“合谋”开的一个没有尽头的玩笑;而《一九八六》中略显突兀的超现实笔调是与“文革”这一特殊题材相杂糅的,因此像我们这类年轻一代的读者理解起来时不必苛刻于作者行文的“怪诞”,那是大批“文革”后作家包括作者本人所经历过的特殊时期造就的特殊心理印痕,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80后年轻读者是无法彻底摸清和理解的。二是小说悬念设置或者说是整体节奏的把握很有特色,作者精于从多个人物角色的视野来叙述故事,往往通过这种多重视角的搭配来充分利用物象和设置悬念,这一点在第二篇《河边的错误》中表现得尤其出色,而作者也正是凭借他这类颇具特色的中短篇小说获得了由詹姆斯•乔伊斯基金会授予的悬念句子文学奖,世界级小说大师地位由此树立。余华现实一种
    正如作者自己在序言中所说,这本集子“记录了我曾经有过的疯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间如波涛般涌动着,这是从恶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内心会体会到作者冷酷笔调带来的心绪波动,可能某些人会感到那是一种久违的阅读感受,尽管一个读者可以阅读到众多作家精心编制的众多故事。《现实一种》正是这样一部特殊的作品,没读过的人恐怕也很难于现实生活中有机会体会到这种不同一般的“现实”。余华现实一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