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开发呼唤精品化关怀 诗性的流失,在网文IP开发过程中同样形势严峻。众所周知,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已有时日,甚至在海外也大受追捧,这种改编热潮的兴起,无疑也与市场运作者对网文产业链的开发有关。文学网站商业模式渐趋成熟,某些行之有效的“销售套路”也基本成型,但网络文学产业毕竟出道不久,根底尚浅,无论就网站还是作者而言,大多是教训多于经验。因此,就网络文学的发展态势看,仍然可以说是前路漫漫,变数多多。正如欧阳友权所说,任何真正关注网络文学前途和命运的人,只要看看网文产业多年来暗潮汹涌的行业潜规,看看作品版权保护方面频频发生的“诸神之战”,先前那些前景无限、岁月静好的乐观预判,或许因此就会笼罩在疑窦丛生、前途未卜的云翳之中。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大多数人眼里,只有产业,没有文学;只有IP价值,没有审美价值。 网文产业化的价值缺失和审美重建问题,实际上也都是近年来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密切关注的学术热点。学术界之所以对网文投入高度的关注和热情,可以说是文学理论直击当下、关注现实的必然结果。我们注意到,上述热点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即网络文学的风生水起。虽然我们还不能肯定网络文学是否能成为当代文学时代变迁的标志性式样,但至少可以肯定,传统文学的网络转型已经成为21世纪最受关注的时代性命题。如前所述,网文产业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都与其审美价值缺失或精品化关切不足关系密切。 众所周知,新媒介语境下,文学边界扩张(被扩张/弥散)到了想象所及的一切领域,有人进行了这样的描述:文学与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生态学亲密结缘;文学与广告、装潢、酒吧、广场、公园等热烈拥抱;文学不再只躺在书架上守在文人的身旁,也走进市井;文学也不再只以语言文字作为自己的表达方式,还选择了电影、电视、DV等;文学不再只钟情于传统意义上的高雅文学,也钟情于大众文学。 批评家们注意到,“大众文学的票房收入一路上涨,玄幻、穿越、鬼怪、网游、修仙、灵异、言情、身体等文学的网络点击率远远高于《安娜·卡列尼娜》《平凡的世界》等名著,在专家的担忧中,文学一边被消费着,一边被边缘着,诗性的光环失去了,传统的美感被快感取代了”;文学“成为游乐场、荷尔蒙的宣泄地和急功近利的交易所,诱使读者沦为欲望的窥视者,逐渐丧失审美力和判断力”;“文学既无功利又有功利、既是形象的又是理性的、既是情感的又是认识的”“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一种感兴修辞”等。这些理解都不能完全解读消费时代的这种文学实践,传统的结论遇到了新的问题。 这种传统文论者眼中文学精神式微、诗性光环消逝的现象,如果换一个视角来审视,或许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期待着相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