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演化语言学的宏观史、中观史和微观史

http://www.newdu.com 2019-02-26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 石锋 参加讨论

    The Macrobistory,Mesohistory and Microhistory of Evolutionary Linguistics
    作 者:石锋
    作者简介:石锋,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实验语言学、语言演化、语言接触与语言习得等研究(天津 300071)。
    原发信息:《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津)2018年第20184期
    内容提要:演化语言学是以演化的理念研究人类语言。它有三个时间尺度:宏观史、中观史、微观史,反映出语言研究的广阔视野。宏观史考虑的是语言的涌现、成熟、发展、衰亡;中观史大体相当于历史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范畴;微观史主要是利用直接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演化语言学需要多学科跨领域的实证研究。语言学者必须更新观念和方法,才能做出新的成果。
    Evolutionary 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human language with the idea of evolution.It has three time scales:macrohistory,mesohistory and microhistory,reflecting the broad vision of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Macrohistory is concerned with the emergence,maturation,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languages; Mesohistory is broadly equivalent to the category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Microhistory is mainly based on first-hand data obtained directly.Evolutionary linguistics requires an empirical multidisciplinary study.Linguists must renew their ideas and methods in order to make new achievements.
    关 键 词:语言演化/宏观史/中观史/微观史language evolution/macrohistory/mesohistory/microhistory
     
    近几十年来,演化语言学兴起。1996年在爱丁堡召开第一届语言演化国际研讨会,简称为EVOLANG(Evolution of Language),每隔一年开会,现在已经开过11届。中国语言学界在王士元先生倡导下,于2009年在广州举办了首次演化语言学会议,简称为CIEL(Conference in Evolutionary Linguistics),每年开会,现在已经开过9届。很多语言学者开始关注语言演化问题。
    对于演化语言学的意义,应该允许各人有自己的理解。我们根据王士元先生①的有关论著和报告,以及历次演化语言学会议的交流,再加上自己的领会和思考,写出不成熟的理解,就教于方家。
    演化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Dobzhansky)讲过:“没有演化论的照耀,生物学里的一切都是暗淡的。”②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语言学上,在演化观念照耀下研究人类的语言。“演化语言学其实就是语言学,是以演化论为基础的语言学”③,演化语言学是以演化的理念来认识语言,研究语言。这不是一个独出心裁的异想,不是另立旗帜的学派,不是语言研究的又一个分支,而是一种语言研究的现代观念,是百川汇流的大海。人是会说话的动物。语言的演化跟人类的演化密切相关。语言学与演化论的联系可以从几个片断谈起:达尔文(Darwin)讲过,“举一个语言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分类观点,是有好处的。如果我们拥有人类的完整的谱系,那么人种的系统的排列就会对现在全世界所用的各种不同语言提供最好的分类”④,达尔文还是我们所知最早记录和发表自己的子女心理和语言发展的学者⑤。最早用谱系树表示印欧系语言之间亲属关系的德国语言学家施莱赫尔(Schleicher)自称是“达尔文之前的达尔文主义者”,即他在达尔文之前就已经对语言演化做了研究。⑥基因密码发现后,俄裔美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森(Jakobson)很快认定“基因信息系统与语言沟通之间,竟存在令人惊讶的相似”。⑦
    演化语言学并不是代替已有的语言学研究,而是把人类语言的已有研究成果用演化观念统合起来,开拓新的理念和方法,是语言研究的继承和发展。现有的各种语言实际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都可以在演化语言学中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也就是把自己的研究跟语言演化有机联系起来。
    演化语言学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语言研究的三个时间尺度:宏观史、中观史、微观史。⑧这反映出当代语言研究多种领域的广阔视野。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宏观史的语言研究考虑的问题是语言的涌现、成熟、发展、衰亡。语言的演化是跟人类的生理演化(包括大脑的演化)和社会演化密切联系的。任何一个学科的建立,首先是对于研究对象的来龙去脉做出探究。这个学科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就能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可是研究语言却很少考虑语言的来源,不去探究语言怎样产生,常常使人们对此感到奇怪。因为没有这种基础,关于人类语言各种猜测的理论就往往成为空中楼阁。涉及语言起源问题,属于人类的史前史。时间跨度要以万年、十万年计。考察人类历史有三个窗口:考古学、遗传学、语言学⑨,还可以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模拟远古时期的语言产生情景。这里只讨论两个问题:语言起源的假说和约定俗成的实质。
    对于语言的起源已有各种假说:手势说、摹声说、感叹说、吭唷说等等,还有神授说。手势说认为在人类没有语言之前,可能是用手势来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后面的几种假说都是从有声语言来考虑的。对于人类语言中各种词语的发音,摹声说主张是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感叹说则认为是人类自身喜怒哀乐的声音转化而来;吭唷说又提出是远古人群劳动时的集体呼叫声变化而来。恩格斯正确地提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的语言:“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⑩从我们今天的语言表现看来,上述各种说法各自都有一定的道理。表情、手势、身势至今还是辅助说话的伴随现象,现代语言中的拟态词可能就是远古使用手势的残留,各种拟声词都是摹声说的证据,感叹词和语气助词是感叹说的证据,现在还可以听到各种劳动号子,更多地是体育比赛中的啦啦队,那种集体呼喊有着多种创新的可能。人类语言的词语发音可能存在多方面的来源。我们关心的是,在“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之前,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有没有交际手段?能不能彼此交流?如果能够交流,又是用什么方式交流呢?
    一般人们公认,人类起源于远古非洲南部的森林古猿,即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彼此间应该可以交流的。所有的生物各自都有相互交流信息的独特方式。远古的猿类怎样交际已无可考,我们以今推古。从现代的“虎啸猿啼”可以推测远古的猿类也应该是用猿啼来彼此交流。如果人类的远祖是南方古猿演化而来,那么人类语言就应是远古的猿啼演化而成。即,“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之前,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有猿啼交流的。随着漫长的人猿相揖的演化:直立行走、手脚分工、制造工具、火的使用、群体扩大;远古的猿啼经历了同样漫长的演化:韵律化、音节化、序列化、清晰化(11),通过手势、摹声、感叹、吭唷等各种来源逐渐积累增加人言的成分,从量变到质变,达到语言涌现,实现了从猿啼到语言的演化。南方古猿演化为会说话的动物——人。这样的演化过程较为符合逻辑,可以包容除神授说之外的各种已有假说,称为猿啼说。
    对于人类语言词语中的意义和语音之间的关系,古希腊柏拉图的《对话录》提出“规约论”;中国古代荀子在《正名篇》有“约定俗成”之说。二者意义相近,都是认为一个词的音义之间没有固定联系,只要大家相约一致,就不会发生误解。这里出现的问题是:在远古时期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怎样建立规约,怎样约定俗成呢?这里我们同样以今推古,还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模拟远古的情形进行实验。
    如今网络上不断出现各种新词新语新用法。一个词表现力强,被网民们使用得越来越多,它就会热炒流行起来;若是表现力差,使用得越来越少,它就会销声匿迹被淘汰。如果把这个过程视作网民们在用手(敲键盘)投票进行选择,那么远古时期原始语言中的词语就可以设想为原始人群中用嘴投票做出的选择。起初可能各自用不同的声音代表同一个事物,它们在群体中的遭遇会不一样:使用得越来越多的发音就成为约定俗成的词语,而说得越来越少的发音就消失湮灭了。经过建模仿真实验,这个用嘴投票实现发音一致的过程,在几十人的群体中很快就可以达到(12)。
    这里约定俗成的过程就是用嘴投票达到发音一致的过程。这显然不是可以自由任意的事情;而是一种择优选取、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每个个体的选择可能只是出自很简单的理由:容易发音;自己喜欢听;容易引起注意等等。约定俗成就是这些理据的竞争,理据占优的留存下来。生物演化是物竞天择;而语言演化是语竞人择。我们今天语言中的语音系统、词汇范畴、语法规则,都是同样历经了约定俗成的过程,作为理据竞争的优胜者留存下来。
    人类创造了语言;语言成就了人类;语言学就是一定意义上的人学。人类语言的宏观史把语言的演变作为生物过程和文化过程的结合(13),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探索。语言的宏观史是语言学者建立语言观的基础。语言宏观史的探索可以让人们摒弃各种神授论和先天论的歧途误区,使语言研究走向实证化的科学道路。
    中观史的语言研究侧重于语言的历时方面,大体相当于一般传统上历史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范畴。语言中观史的时间跨度大约以百年、千年计。多是利用已有文献的记录,使用比较的方法和拟构的方法对不同语言或同一语言的不同时期做出考察,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种共性与个性的表现,以及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等发展变化的趋势,内部分类的条件与组合的规则等等。这是现在语言学界多数学者熟悉活跃的领域,已经有大量成熟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