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涵养好家风,从慈孝开始

http://www.newdu.com 2019-02-20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涵养好家风,从慈孝开始


    

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到“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再到那首唱遍街头巷尾的《常回家看看》,无一不诉说着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情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风故事也总是最能打动人心。良好的家风、家规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即日起,我们将与书友们分享那些动人的家风故事。“百善孝为先”,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以“慈孝”开篇,看看与它有关的家风故事。


    


    


    

曾子孝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后世儒家尊称他为“宗圣”。他主张以慈孝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其孝道思想至今仍具有极其珍贵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曾子就进山打柴。有一天,他出去的时候,母亲一人在家。刚巧家里来了一位拜访曾子的客人,由于母亲是一个传统的老人,未曾见过世面,她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而且家里很穷,没什么可以用来招待客人的。这时候,母亲只能“噬指”,因为她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恰巧在同一时间,在山上打柴的曾子感觉到自己的心一抽一疼。曾子立刻就想到是不是母亲有什么事情,是不是母亲在呼叫我。于是,曾子就赶紧背上打好的柴,急匆匆地返回家中。曾子跪问母亲,刚刚我的心一抽一疼,是不是您老人家有什么事情?母亲就说,刚刚有客人忽然来到,我没有办法,不会说话也担心说不好话,我就只好咬着手指盼你回来。
    这个故事在《曾子》《论衡》《搜神记》和《孝子传》中均有提及。“百善孝为先。”“孝”乃是中国文化之根。孝: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上一代与下一代合为一体,才是“孝”,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尊重,“慈”则突出了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于此“慈孝”是家庭树立家风家训的根基。
     
    “曾子孝母”在形式上体现了“父母呼”与“父母命”的行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父母与子女的“父母呼”的亲感描述。另一方面,从内涵上呼应了“尊亲”的孝、“不辱”的慈和“能养”的慈孝。


    

五世慈孝:“孝义之风,代代相传”


    
    

故事从吴钜的曾祖开始讲起,他的曾祖“事母孝,母殁,迎养其舅”。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件事情:第一是帮助族人使得被权贵侵占的田地物归原主。第二是掏空自家粮食赈灾。第三是待人接物敦厚友善。吴钜的祖父“性至孝”。祖父以身作则,侍奉照料生病的母亲,于是额外延长了母亲十二年的寿命。此外,祖父向浦江“郑义门”学习他们十世同居的经验,构建吴家“家风”的同时也把吴家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和睦家庭。
     
    吴钜的父亲“敦尚孝弟,谨守家教”,主要体现在:一是亲亲相爱,与兄弟团结友爱。二是谨守家教,把吴家的“家风”落到实处。三是孝义两全,不仅在家孝顺父母团结兄弟,而且还对家以外的村民一样关爱有加,最终获得“孝义居士”的称号。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由此可知,在慈孝家风环境下成长,受到了孝义的熏陶,所以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变得孝顺,并把孝顺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这里的空气弥漫着孝义之风,这里的土壤提供了慈孝的养分,因而涵养了崇善、向孝、尚义好家风的子孙后代。


    

当今社会中国式家庭面临的“慈孝”困境


    
    

慈孝千年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家风,然而,随着当下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社交网络化、服务社会化、城乡一体化逐步推进,传统家庭的规模、结构、功能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伦理“父慈子孝”的传统平衡机制也被逐渐打破。中国式家庭伦理关系面临各种道德困境,并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这既不利于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下一代的全面健康成长,也容易导致整个社会家庭亲子伦理观念的混乱,进而影响人们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和谐稳定。如电子通信的便利,虽然为沟通提供了方便,但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缺失。又如面临金钱观念、财富观念、消费观念等的“工具”观念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网络化”交互过程中和社会共同体的心理结构上。
     
    由此出发,可以发现“亲亲关系”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慈孝不对等”的问题上,继而触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父慈子孝”强调“子孝与父慈”的平等性,呈现的是父与子之间的双向对等的道德义务。如父母慈爱抚养儿女,不计回报;而子女尽孝赡养老人,却显得异常艰难。“啃老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而是的的确确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子女外出务工的居多,使得“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比例逐渐上升。这不仅体现在现实的物质条件上,更多地是给老年人带上了思念儿女的精神负担。“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这已不再是一句歌词境域中的虚景,而是真实地唱出了老人们的心声。可见,“尊老爱老”“慈孝当先”这些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在当今社会的确面临着不少困境。
     
    历史和事实证明:孝乃德之根本。无孝则无德,德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和谐社会的必需。慈孝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支撑。慈孝文化构成了家庭伦理中最核心的内容。慈孝文化的核心是“父慈子孝”。即指父亲对儿女慈爱,儿女对父母孝顺。每一位儿女都应该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家规家训中的慈孝精神,做到对父母长辈孝顺有爱、对爱人朋友慈爱有度、对子女后辈严慈共济。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从身边小事、善事做起,大兴慈孝友善之风,为建设慈孝家庭、和谐社会作出表率,让扬慈孝抑腐败的新风气不断扩散,让父威有慈、子顺孝家的优良传统美德继续普照中国大地,滋养中华儿女。
    


    

推荐阅读


    

《涵养好家风》
    张彦 沈丹 等 著
    人民出版社
    2018年11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以上内容摘编自《涵养好家风》,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