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该量表是面向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已于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笔译能力等级量表是首个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语言能力一直未包含笔译能力衡量标准的空白。 此前,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研制和发布了各具特色的语言能力量表,但国际上尚无针对英语和汉语这个语言对的笔译能力等级量表。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环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诸多差异,我们不可能照搬国际上关于其他语言对之间互译的现有研究成果。因此,研制一套富于中国特色并具国际水准、适合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笔译能力等级量表,成为中国英语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必将对未来的笔译教学和笔译测试等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译能力等级量表的核心是笔译能力的界定,特色和创新点之一是对笔译知识的强调和细化研究。本文将重点研究笔译知识的界定和分类。 制定笔译能力量表的根本目的,是将笔译能力分解成可观察、可测量的要素,进而将各个因素贯彻于培养体系之中。翻译界基于不同的理论范式,对于笔译能力这一概念进行了各种视角的探讨,例如李瑞林的自然观、要素观、最简观和认知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PACTE小组提出的笔译能力模型,其中包括六种要素,即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知识能力、工具能力、策略能力、心理生理要素。笔译能力量表小组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笔译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双语交际能力、翻译策略能力、翻译知识、百科知识、译者心理生理主观因素、工具使用与研究能力六种能力要素范畴。 笔译知识即翻译知识,是笔译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译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然而,在现有的笔译人才培养体系中,常常过度强调双语交际能力和策略能力,而忽略了译者的基本理论素养。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在笔译能力量表体系中强调笔译知识,为笔译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性意见。笔译知识主要是指与笔译理论、笔译实践和笔译行业相关的陈述性知识,据白玲等人所言,涵盖“笔译的性质、目的、规范、问题,笔译理论、框架、模型,笔译规范和任务要求以及相应的笔译过程、方法、程序、技能及策略运用,笔译评价标准、方法和过程,笔译质量保障的方法、过程和程序以及译者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 笔译知识融入笔译人才培养体系十分必要。为了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我们基于以往研究,首先将笔译知识细分为笔译理论知识、笔译实践知识、笔译行业知识。 笔译理论知识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经常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这不利于笔译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笔译理论知识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据廖七一的观点,笔译理论知识使笔译活动成为有理论指导的理性行为。对于学习笔译的初学者而言,笔译理论知识为其提供了系统性、框架性的指导性知识,为各种特殊情况中的策略选择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和支撑,使笔译实践活动去除盲目性和随意性,成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理性行为。第二,笔译理论知识是译者必备的理论素养。理论素养是大学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要素。廖七一认为,对中外相关院校笔译理论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梳理可以发现,笔译理论不仅是笔译实践的指导,而且是现代译员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认为,笔译理论知识为笔译实践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提高笔译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备的笔译理论知识体系能够使译者在笔译实践中高屋建瓴、有的放矢,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笔译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笔译实践知识是指译者从事具体笔译实践活动所需的知识,包括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阶段中所涉及的笔译过程、方法、策略方面的知识,同时包括笔译常见的错误类型分析方法、译文评价标准、笔译质量保障的原则和方法等。笔译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会从有意识决策向无意识决策发展。笔译能力的发展并不是笔译理论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或技巧不断应用和内化,从而达到运用自如的状态。方红认为,尽管笔译能力发展遵循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原则,但其实际的发展并非直线式的因果对应,而是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与停滞并存的轨迹。这一非线性特征体现了笔译能力发展过程中各构成要素制约与互动的动态协调,也决定了各分项能力或先后或平行的发展模式。我们认为,笔译能力发展的非线性特征与笔译实践知识的教学和积累密不可分。如果在培养体系中设置教学环节,对笔译实践知识加以系统、科学的培训,同时学习者也在自主学习中注重笔译实践知识的积累,就能使笔译能力更好地发展。笔译实践知识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经过提炼和升华可能形成笔译理论知识。 笔译行业知识包括笔译的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以及笔译行业、笔译客户、目标受众、笔译纲要、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因循守旧,按照传统的方式从事笔译实践活动,必然导致低效高成本,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因此,笔译行业知识应该作为笔译人才培养的一个必备项加以强调,使之成为现代笔译行业从业者的必要素养。然而,目前在很多高校的笔译人才培养体系中,笔译行业知识并未作为必修内容加以讲授和强化。这可能也是笔译人才良莠不齐、部分从业人员专业性欠佳的根本原因之一。笔译行业知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国内笔译行业知识和国际笔译行业知识。国内笔译行业知识主要指的是国家语言服务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中国翻译行业不断走向规范和成熟,这主要得益于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出台。这些服务规范应该作为必修课内容或至少作为补充阅读材料要求中高级学习者学习和掌握。在“互联网+”时代,笔译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译员的工作方式也从独立工作转变成为借助技术平台和项目管理的大规模团队合作方式。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更新速度也是一日千里,这使得笔译的速度、质量都不断提高。异地合作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使得大型翻译任务迅速完成成为了现实。因此,笔译能力量表鼓励各层次教学中的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与时俱进地加以介绍。国际笔译行业知识主要指的是国际上较为权威的通行标准。笔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译者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在行业知识方面应当掌握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和规范。这些文件虽然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局限性,不能照抄照搬,但其中很多关于译者权利和义务等的表述,对我们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这些内容可以作为选修课内容,或是补充阅读材料提供给中高级学习者。 笔译知识在欧美的翻译教学体系中有所提及,但并不成系统,各培训机构对其涵盖的内容并未达成共识。因此,这是一个我们可以开拓的新领域,由此可以增强我们的学术话语权。 目前,在系统调研多所高校培养方案和笔译服务机构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建构起笔译知识的基本框架,并对笔译知识描述语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撰写,但描述语的分级和交叉验证仍在进行中,仍需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建设研究”子课题“笔译能力量表”(15JZD04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致使性状态变化事件的词化模式及英译研究”(18BYY004)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汉语实现事件词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16YJC74003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