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萃】陈剑澜:审美主义与文学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9-01-29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 陈剑澜 参加讨论

    近些年,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已经在文艺学学科里站住了脚,然而从审美主义立场发出的批评之声从未停过。新世纪初以来,有学者联系美国文论界“理论热”消退后的相关讨论,提醒国内学界注意之前理论引进和传播中可能出现的偏颇。英美学界的这些动向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要理清中国文论界的困惑,还必须着眼于自身的问题史。
    哲学审美主义是一个起源于德国的现代思想传统。它包含两个基本观念:一是审美自律论;二是审美乌托邦论。审美主义问题源于康德的审美判断力批判,其完整的理论形态则属于后康德思想。德国早期审美主义思想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经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等人阐发和改造,成为中国现代美学中根深蒂固的观念。
    中国现代美学的兴起并非出于对美和艺术的纯知识兴趣,而是为了应对现代问题。在现代思想中,主体有两层含义:一是形而上学的,指认知或道德主体;二是经验的,指政治与法律的权利主体,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现代问题因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如何成为认知和道德的最后根据,二是主体之间如何协同建立一个合乎理性的社会。在美学知识化的进程中,朱光潜的贡献是无人能比的。他接续前一代的传统,将美学的知识兴趣寄于塑造国民精神的宗旨之下。朱光潜的审美主义思想集中表现于“人生艺术化”一说。在他看来,“人生的艺术化”是一种能够在艺术与人生之间随时抽身反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生活态度,亦即“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此外,宗白华的艺境论受德国审美主义影响颇深。宗白华把中国艺术的核心观念置于个体心性之上,发掘其现代意义,由此成就了一种艺术本体论。
    王国维以来的现代美学传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得到延续。而中国当代文论和美学还另有源头。1954年春至1955年夏,苏联专家毕达可夫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为期一年半的“文艺学引论”课程,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代文艺理论工作者。听过毕达可夫课的蒋孔阳、李树谦等人随后致力于“苏联文论中国化”的尝试,编写文学理论教材。此项工作一直到1963 年以群主编的《文学基本原理》的出版才基本告一段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