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寻宝。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会前往世界各地,寻觅我喜欢的一花一草,一鸟一兽,一云一树,但最让我着迷的,还是当地淳朴、原始、充满人文特色的宝藏,古老的建筑,神奇的艺术,有趣的文化,都让我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标记,这些地方就像宝船似的,承载着许多如宝藏般的文化。我想,记录下这些富有意趣的事情,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还有这样一艘艘宝船,上面蕴藏着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宝藏,该是一件多么值得做的事情啊! 于是,我有了一个做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的念头,在小小的图画书中表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用故事和图画将宝船上的宝藏给孩子一一述说。在长达几十年的旅行中,我积累了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量素材。恰巧,明天出版社的编辑向我发来邀请,于是有了这一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第一辑有涉及昆曲的《游园》、皮影戏的《影子爷爷》、剪纸的《小小虎头鞋》、蜡染的《蓝花坊》、风筝的《放风筝》、儿童头饰的《虎头帽》。后续还会有更多非遗项目加入这套书系。 回忆起创作这一本本图画书的历程,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创作《游园》时,我去了两趟苏州,每天清晨一个人到拙政园体验园林之美。为了能把昆曲与苏州园林巧妙交织,同时又与当下孩子的生活相联结,我与画家刘江萍商讨,把戏剧与现实的双空间设计在一张画里,交融中独立地讲述故事。于是在一本图画书中,昆曲的音乐美与园林的建筑美精妙地融为一体。 《影子爷爷》讲述了泰山皮影戏传承人安爷爷和小男孩豆子之间的故事。很多北方的小学把皮影戏引入课堂,《影子爷爷》抓住了真实题材,在真实与虚构中寻找嫁接点,画家曹艳红灵敏地捕捉到了皮影戏的特点,在绘画风格上突出了泰山皮影戏的人物色彩和造型特点,把山东人直率、真诚、热情、爽快的性格描绘得生动传神。 一看《蓝花坊》的封面,少数民族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无论是少女的服饰,还是人物的脸型特征,浓浓的边寨味跃然纸上。贵州蜡染以它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画家黄捷用她细腻的水彩画笔,描绘出了蜡染特有的素雅之美,让全书弥漫着蓝调的旋律。 风筝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相传春秋时期,建筑工匠鲁班曾制木鸢飞天,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期,人们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纸鸢又称为风筝。《放风筝》把北京孩子在春天放风筝的生活搬进了图画书里。跟随哈爷爷探秘北京风筝,让孩子们能够对风筝有更多的了解。 《虎头帽》以福建围龙屋和传统民间儿童头饰虎头帽为背景。福建围龙屋是一种极具岭南特色的客家建筑,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围龙屋和虎头帽代表了童年与故土文化。而戴上虎头帽的新时代小移民客居他国,心系家乡,让我们在变与不变中品味过去、展望未来。 《小小虎头鞋》是一本展现了中国北方剪纸的图画书,孩子的天真和想象在这本书中一览无余。本书的文字是童谣体,充满了游戏感和仪式感。插图并非剪纸作品,但画家黄捷却用水彩,手绘再现了剪纸的精妙与拙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虽然沧海一粟,但却余味无穷。因为,宝船上还有更多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寻找和发现。希望孩子能徜徉在文化艺术的海洋里,在这六册图画书中一起分享充满美和爱的故事,了解文化中的故土,认识美丽的中国。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游园》《影子爷爷》《小小虎头鞋》《蓝花坊》《放风筝》《虎头帽》,保冬妮/文,刘江萍 黄捷 曹艳红/图,明天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