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和前所未有的成就,文学上亦是如此,自新时期思想解放以来,文学界涌现和创作了浩如烟海的优秀作品,在各个门类中呈现出高峰林立的巨大成就。现仅就报告文学和军事文学在这40年的蓬勃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精神气质和价值特点做简单阐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在记录时代变迁、映现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上,报告文学及军事文学自觉承担了现实主义的使命担当。新时期以来的40年,报告文学和军事文学领域涌现了大批记录时代发展、书写人民情感的伟大作品,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中呈现出更为直接的史诗价值。尤其是报告文学,其史志价值最为突出。作为一种记录社会发展最为直接的文体, 40年中创作的众多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在任何重大历史节点、社会热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探索与变化等,都会在报告文学中得到迅速的文学化表现,为新时期的中国留下最为详尽和扎实的注脚。茅盾对报告文学有非常高的评价,他说:记录多变而快速发展的一个社会发展的时候,报告文学可能能起到更加贴切、更加直接的作用。这正是报告文学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文体意义,40年中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几乎都完成了这个使命,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被誉为“新时期报告文学繁荣的报春花”,真实记录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现状与命运,切实推动了全社会对科学和知识分子的重视;胡平、张胜友的《世界大串联》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黄传会的《“希望工程”纪实》记叙了中国各族人民为帮助失学的孩子,实施举世瞩目的中国“希望工程”的动人事迹;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深刻反映记录了胶东农村变革;赵瑜的《强国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体育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钱刚的《唐山大地震》饱含深情、字字血泪地记录了中国军民在这场世纪灾难面前的伤痛与坚韧。其他还有大量不胜枚举的时代力作,如杨黎光 《没有家园的灵魂》、何建明的《落泪是金》、王树增的《抗日战争》系列等等,都直接体现了文艺作品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意义和史志价值,如汉朝史学家班固在评价《史记》时,其价值标准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如此评价40年中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同样恰如其分。 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展现雄浑壮阔的时代叙事上,军事文学更是全面立体地呈现出时代强音与发展烙印,新时期以来的各种军事力作在各个层面记录着几十年间中国军队的历程与中国军人的生活情感,上文中许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同样是军旅中人,在更纯粹和广义的军事文学领域,那些承载着几代人壮怀情感的优秀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耳熟能详的有徐怀中的《西线轶事》、邓友梅的《追赶队伍的女兵们》、朱苏进的《射天狼》、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柳建伟的《突出重围》、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都梁的《亮剑》等等。 二、在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加强文学生态中的热血情怀上,优质的军事文学和报告文学功不可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学作品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切实影响着民族审美和民族精神的塑造。当然,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概念,包括一个民族的语言、信仰、宗教、历史、文艺等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意识和综合特征,但是,文学所发挥的作用,肯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从古至今,那些优美雄浑的诗词歌赋和史传文章,既是作家生活情感的诗意表达,又是民族精神和审美的文化表现,文学作品在中华民族审美体系的形成、中国精神的确立等文化品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系中,有一脉以壮怀激烈、心怀天下、天下己任、使命担当等为主流气质的济世文化,在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边塞诗、豪放派及史传纪事等,这一脉文学传承历经几千年发展到新时期,则以以宏大叙事、豪迈壮阔为文学特色的报告文学和军事文学为具体的文学实践。40年间涌现出的众多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几乎都以记录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各个层面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些优秀的作品,几乎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40的全景图。作家陈祖芬曾说过:“我要写报告文学的’硬通货’——写改革,写经济改革,写改革中的人的观念的编号。中国不搞改革没有出路,报告文学不写改革,就脱离了时代的大趋势。”40年中创作出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几乎都是以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以紧贴时代、关注民生的热情和使命来对现实发声的。另一个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和热血气质的文体就是军事文学,更在这40年里取得丰厚成就,为当代中国精神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硬朗的注脚。以战争、军队、英雄等为主要场景和人物的军事文学,几乎就是当代的边塞诗和豪放派,那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是大多数军事文学的主流,更是鼓舞众多读者和国人雄浑气象的力量源泉。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勇敢是世人公认的最大美德”,而英雄身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勇敢,那些优秀的以英雄为主角的军事文学,鼓舞、激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如《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突出重围》《抗日战争》等等。正是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时代审美注入了热血,让文学品格有了血性。 当然,任何文学或文化类型都是复杂多样的,不可能用一两个特点概括全面。尤其是随着时代发展,随着互联网、全球化的普及,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发生了深刻而本质的变化,复杂的现实生活和外部环境给作家带来更大的挑战:文学如何参与现实,如何开启下一个40年更长远的征程,后继作家们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