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进入新时代,随着创作规模的扩大和传播力的增强,网络文学已脱离传统文学的观照视域,需要更多的基于产业思维的分析。就网络文学本身的演进状况而言,无论是作家群体、作品数量、创作题材种类,还是商业化运作模式、延伸开发水平,大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就演进特征而言,以原创网络文学作品为创意源头,通过再创意与延伸开发,网络文学已形成了一条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并且随着VR、AR、MR等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嬗变,不断延伸出彼此勾连的产业形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蓝海”。例如,《失恋33天》《后宫·甄嬛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芈月传》《鬼吹灯》等网络小说,不仅作品本身被读者热议与阅读,改编为影视产品后,也都成为市场上的“现象级产品”和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IP资源。另外,网络文学产业链上各个业态环节的紧密勾连,也使得网络文学运营平台集团化趋势日益凸显,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上市的“掌阅科技”和阅文集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但是,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网络文学随着运营平台集团化进程而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自身所蕴含的矛盾逐渐显现。首先,就文学身份的界定而言,网络文学的文学价值尚未得到主流文学界的普遍承认。近年来,虽然中国作协和各级作协积极关注网络文学的发展,采取吸收知名网络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网络作家班、加入中国作协与各级作协等举措来为网络文学正名,但对于庞大的网络作家群体而言,相关的认可与服务仍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主流文艺批评领域,网络文学依然被边缘化,文艺批评家对其缺乏关注,文艺学、现当代文学等研究领域也比较忽视对网络文学的研究。 此外,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庞大,良莠不齐,整体质量需要优化提升。毋庸讳言,网络文学在涌现出一批精品的同时,也因写作门槛低下和运营平台的商业利益诉求,产生了不少格调低下、粗制滥造的低水平作品,还有许多作品缺乏深度与思想性。随着网络文学运营平台实力的日渐雄厚,特别是移动阅读平台的勃兴,为了迎合大众阅读、快餐阅读的需要,许多网络作家仅偏重于对情节发展的叙述,越来越欠缺对写作技巧的关注,甚至一些著名的网络作家也整日为点击率、更新量而疲于奔命,成名后所发表作品越来越缺乏雕琢、粗糙重复,给网络文学的长远发展和品牌塑造造成不良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