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洪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http://www.newdu.com 2018-09-28 今日语言学 洪帅 参加讨论

    一、 梦圆书院
    历时一个月的2018年中国语言学书院的“魔鬼式”训练终于结束了。告别了一个月来没日没夜、三点一线的生活,我的书院生涯也终于划上了比较圆满的句号。
    2018年8月10日星期五下午,中国语言学书院2018届结业典礼如期举行。出乎我意料的是,在颁发奖学金时,我的名字赫然在列,竟然还是三年级一等奖学金。欣喜之余,更让我生发出无限感慨。于我而言,这份奖学金早已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种荣誉,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
    
    图1 2018年中国语言学书院结业典礼上给三年级获奖同学颁奖
    (前排从左到右分别为:洪帅、杨梦琦、陈婷。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刘丹青、胡建华、洪波、张洪明)

    中国语言学书院成立于2011年,2012年开始招生,至2018年已举办了七年,已经形成了品牌课程,在中国语言学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书院旨在汇集海内外语言学家,向有志于语言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严谨、系统的现代语言学核心课程训练,提供最前沿的语言学理论的系统基础知识,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培养优秀教学和研究人才,以弥补当前中国没有语言学系和语言学一级学科的缺憾,在当前语言学学科设置不到位的情况下,中国语言学书院的开办对中国语言学的崛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书院要求学生阅读外语原著(或中译本),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学员必须做大量的分析性习题,以此培养独立判断和分析的能力。授课教师都是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基本都有留学背景,具有国际视野。可以说,当前任何一所高校或科研院所(包括中国社科院、北大)都不能提供如此全面、专业的语言学课程。
    书院遵循我国悠久的书院传统,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语言学者的重要性,强调师生互动和老师的言传身教,讲练结合,严格把关。就如刘丹青老师在本届结业典礼上所说的,书院就是书生之院,参与书院的都是书生,书院是新老书生进行知识传递的地方。所以书院的师生关系特别融洽,除了课上、课间的交流,还有课后的互动。学员经过严格挑选,要按顺序完成一二三年级的课程并通过考核方能结业。自2014年第一届学生毕业,今年毕业的是第五届,我们戏称“黄埔五期”。书院之严有目共睹,今年三年级最终报到37人(包括之前没有参加过书院的语言类型学高级研修班学员),真正结业的才16人(其中书院结业学员10人,高级研修班结业学员6人)。所以我很珍惜这个结业证,这也许是我求学生涯中最后一个结业证了。
    二、痛并快乐着
    犹记得当年书院报名的过程。我是2014年在《中国语文》第2期上得知的书院招生信息,对书院的课程很感兴趣。但是看到要用外语原版教材、还要阅读外语原著时,看到要学习句法学、语音学、音系学、语义学等课程时,我就害怕了,我虽然对语义学很感兴趣,但对其他几门就有畏难情绪,最终没有勇气报名。到了2014年7月,我去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做博士后,导师杨永龙研究员嘱咐我要多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及暑期班等学术活动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于是,第二年我硬着头皮报名了2015年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中国语言学书院核心课程班,从一年级开始学起。暑期班每次都是连续四个周,要求特别严格。每位授课老师都对授课内容进行考试,并结合平时课外作业成绩进行综合排名。一年级开设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Ⅰ、语义学Ⅰ四门课,分别由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胡方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张吉生教授、浙江大学程工教授和复旦大学沈园教授讲授。语音学和音系学我以前都没有专门学习过,所以学习很吃力,句法学和语义学也都是生成语言学的分支,与我们通常熟悉的功能语言学差别很大。这些课基本上都是从头学习,课后除了复习讲过的课程,还得做作业、看参考书,很辛苦。每门课上两周,每周周末都要考试,两周上完还有课程考试。多年没上过这么密集、高强度的课程了,很多同学都感到很吃力。我也一样,以前都是学习的传统语言学,对这么新的语言学科很少接触,总觉得和自己的领域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既然报名了,还是要善始善终,每一步都要跟上。但是至今犹记得当年在北语校园里的犹豫徘徊,犹记得每次考试前的焦虑不安!
    
    图2 2015年中国语言学书院一年级学员与授课老师合影
    (第1排从左至右分别为:赵日新、张洪明、程工、潘海华、李宇明、李行德、胡建华、胡方。第4排右5为作者)

    正是因为如此高强度的课程,很多人吃不消,书院年级越高学员越少。一年级80多人,二年级20来人,三年级还剩十几人。2016年我上书院二年级,这是由首都师大承办的,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胡建华研究员讲授句法学Ⅱ,香港城市大学潘海华教授讲授语义学Ⅱ,香港中文大学李行德老师(现已调入天津师范大学)讲授儿童语言获得,台湾清华大学谢丰帆教授讲授优选论。课程很紧,每次课后都布置很多外语阅读材料,但是我们的收获也很丰富。2017年暑假中国语言学书院在天津师范大学举办,其三年级的课程是历史语言学专题,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但是由于当时忙着博士后出站,所以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没有报名。
    
    图3 2016年中国语言学书院二年级学员与授课老师合影
    (第1排从左到右分别为:胡方、胡建华、洪波、李行德、周建设、程工、唐正大,后排左2为作者)

    今年其实我也很纠结,家里还有很多事要做,但是如果今年不上,9月份要出国访学一年,那么明年的书院也参加不了,这样一耽误就是两年,况且还不能保证后年能否有时间参加。况且今年的三年级语言类型学专题也是我的短板,我也正想以此为契机好好啃一下语言类型学这个硬骨头,所以最终还是报名了。事实证明这次暑期班收获很大,今年书院三年级共开设了六门课程:语言类型学、库藏类型学、语义地图、时体类型学、致使类型学和声调类型学,授课老师分别为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唐正大副研究员、刘丹青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张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前瑞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所黄成龙研究员和首都师范大学洪波教授(共同讲授致使类型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张洪明教授。每位老师讲课都非常认真、负责,不仅给学员批改作业,还给批改论文,让学员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特别是张敏教授给我的课程论文批改甚详,不仅给出修改建议而且提供相关资料,还给予热切的鼓励,真是奖掖后进不遗余力,令人感佩!
    
    图4 2018年中国语言学书院三年级暨语言类型学高级研修班学员与老师合影(第1排从左往右分别为:王伟丽、洪波、胡方、潘海华、张洪明、周洪波、刘丹青、李宇明、胡建华、李兵、杨小璐、沈园、李子鹤,3排右2为作者)
    其实每次参加语言学书院心里都很害怕,都很惶恐,因为上一年的紧张还记忆犹新。每次上书院都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书院学习的压力之大授课老师也有目共睹,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张洪明教授在今年三年级的最后一次课上赋诗一首《题书院诸生》以表达对学员的体谅和赞赏:“题海文山酷暑天,狼嚎鬼哭虐三年。修成正果形音法,习得真经须弥山。”这首诗写出了书院学子的心声,修没修成正果不一定,这三年受到的折磨却是实实在在的,每年书院的生活都很紧张,“亚历山大”。但是为什么还要参加书院的学习、还要自甘受虐呢?就如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行德教授在2018年书院开班典礼上所说的,“每个人的进步都是立体式前进的”。语言学书院的学习过程是个被折磨的过程,但是只要你认真地做每一个练习、每一项作业,最终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要想取得较大的成绩不能给自己划界太窄,不能说研究语法的就不需要学习语音,研究词汇的就不需要学习语法,……这都是非常短视的行为。若要真的想在语言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必须得有综合性的知识,这样才能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中国语言学书院教务长胡建华研究员一再告诫我们要“较真”,学者的本质就是较真。我想书院除了教给我们具体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做事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要有较真的精神。凡事都怕较真,只要较真没有办不成的事,语言学研究的较真更是大有可为。书院老师都非常较真,虽然时间紧,老师们依然严格要求每一位学员,书院对每一个学员的入学和结业也都很严格。每年都有学员因为成绩不及格而拿不到结业证,虽然能坚持到三年级的学员本来就不多,但是书院也并不因此而降低标准。(2018年中国语言学书院一年级77人,升级67人。二年级29人,升级26人。三年级37人,书院结业10人,语言类型学高级研修班结业6人。)而且书院从来没有补考制度,有不及格的科目要想拿到结业证只能明年再来。我还没听说中国有哪所高校有如此严格的考核制度,如果每所高校都这样较真,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中国离教育的强大也就不远了。
    不少人对我是研究古代汉语的还上语言学书院很惊讶,常有人问:你研究古汉语的,学习这些有什么用?在很多人眼里,古代汉语和现代语言学好像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事。这可能与当前的学科设置有关。当前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有两个语言学相关的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在一般院校都不招生,故暂时不算),二者通常采取截取式简称法简称为“文字学”和“语言学”。这是一种很不准确的简称,在教育部课题申报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语言学”都是一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都是语言学的分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独占“语言学”的名字显然不合适。“文字学”也远远不能概括“汉语言文字学”的内容,在传统语言学话语里,“文字学”只是“小学”的一个分支(其他两个分支是音韵学、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体系里,“文字学”所占的地位更低,虽然在汉语研究传统中文字学很重要,但是纵观世界语言研究,很多语言的研究中并没有文字学这个学科分支,“汉语言文字学”也不仅仅是研究文字学的。犹记得我刚入职时,有位老师给别人介绍说我是研究“文字学”的,我马上纠正说,我是研究“词汇学”的。后来才明白,这都是简称惹的祸。所以,如果想避免误解,在没有好的简称之前最好用全称。
    认为学习古代汉语的就不需要学习现代语言学理论,这是很大的误解,古代汉语也是一种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历史形式,当然也遵循语言学的一般规律。学习古代汉语不能止步于能读懂古书,更重要的是要有研究能力,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古代汉语。邢福义先生提倡语言研究要普(通话)方(言)古(汉语)相结合是很有道理的,其实何止普方古结合,还要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还要有类型学的眼光,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样才能发现汉语真正的特点。台湾清华大学的梅广教授用生成句法学理论研究古代汉语语法,写出了《上古汉语语法纲要》(三民书局2015),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解决了汉语史上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与他全新的视野和理论密切相关。
    如果说要来点心灵鸡汤的话,那就是“越努力越幸运”。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聪明,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主要是因为坚持——坚持不懈、坚定不移。这次能够幸运地获得一等奖学金,也是因为坚持,坚持到底,永不言败。最终,机遇是会垂青的。洪波老师在书院结业仪式上用《论语》中曾子的话勉励我们:“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就是读书人,我们书院的学员就是士,要想在世界语言学研究中发出中国的声音,我们更得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从事语言学研究,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在语言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们,像是徜徉于一场盛大的交响音乐会,既像是亲手演绎,又像是现场观摩:那些文字、语素、词汇、句子、构式、演变……合奏出大美的旋律,充盈着我们的脑海,激荡着我们的感官。使我常常深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欣赏着它的变与不变,动与不动,体验“苦中寻乐”的快感,它不仅是我用来安身立命的工作,更是实现自我、放飞自我的事业,是愿意追随终身的爱好。
    最后,感恩书院,感谢三年来给我们精心授课的各位老师!我会把书院“较真”的精神传承下去,秉承“中国的立场,世界的眼光”在语言学的世界里探索,在语言学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简介
    洪帅,1978年生,河南夏邑人。文学博士,中国语言学会、中国训诂学会会员,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河南大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四川大学博士学位,2014-201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史研究。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敦煌诗歌词汇研究》(2013),参编《近代汉语词典》(2015)。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和特别资助等项目5项。2016年、2018年,先后入选西北师范大学第二届、第三届“双星计划”,被评为“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
    先后于2015年、2016年和2018年参加在北京语言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语言学书院核心课程班学习并结业,2018年获得书院一等奖学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