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请告诉我,谁能为我复国仇”

http://www.newdu.com 2018-09-18 辽宁日报 郭平 参加讨论

    
    1931年10月5日《申报》刊发的漫画。
    
    1931年10月7日,刊出儿歌《我们的东北》。
    
    1932年《生活日报》刊载《东北见闻记》。
    核心提示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地出版的报纸大量刊发全国民众抗日诉求的新闻,其中有小学生呼吁抗日救国的信,有组建“鞠躬团”与“哭泣团”抵制日货,还有大量的民间抗日歌谣。渤海大学课题组研究专家指出,“九一八”事变使中国人痛彻骨髓地体会到了山河破碎的痛苦,这些呐喊、挣扎表现出民众对国民党反动派不抵抗政策的抗争和不满。
    渤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广远团队参与了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九一八国难文学文献集成与研究”,研究人员查阅1931年前后中国各地出版的报纸、杂志,收集到大量的全国民众抗日诉求和抗日行动的资料。
    专家指出,“九一八”事变使逐渐觉醒的中国人痛彻骨髓地体会到了山河破碎的痛苦,当时的报纸杂志,甚至包括极力压制打击民众正义呼声的国民党反动派主办的报刊,也不可阻挡地出现了抗日的呼声。
    真相 ZHENXIANG
    日本领事馆放言:不惜挑起世界战争
    “九一八国难文学文献集成与研究”是2014年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由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翔总负责。渤海大学社科联副主席、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刘广远和他的团队承担其中一个子项目课题。他们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几所大学图书馆中查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数百种报刊,收集到大量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文学资料。刘广远告诉记者:“在查阅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听到了群情激昂的抗日声音,仿佛看到了人们正挽起袖子冲上抗日战场的场面。”
    团队成员保留了一年多来收集到的大量报纸、杂志的图片。“那时的报刊大多采用繁体字,很多都是竖排版面,造成阅读困难,所以,那么多重要史料现在仍都在各大图书馆中‘沉睡’。”刘广远说。
    目前发现的史料中,首先便是日本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证明资料。刘广远在由国民党反动派主办的《民国日报》1931年10月2日的版面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标题为《俄记者到沈调查日军暴行》,内容很短:“俄记者二十八日晨由哈抵沈,调查日军行动,二十九日午由俄副领介绍访晤日林总领,林称日军此次出兵南满,相信本国政府完全有准备,且完全有把握等语,并不惜挑起世界战争。”
    刘广远解释说:“这则消息,引述日本总领事的话,直接证明‘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经过精心谋划,甚至考虑到,如果有他国敢干涉将不惜挑起世界战争。”
    组织“哭泣团”“鞠躬团”抵制日货
    日本侵略者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一步步占领东北,全中国人民感受到山河破碎之痛,关于抗日的各类消息占据了当时的版面。这其中,有几名小学生写给报社的信非常有代表性,反映出日本侵占东三省给中国民众带来的影响。
    署名李雅珍的小学生的信,标题为《痛》,其中写道:“这两天来,不幸的消息时时传来,在途中也时时看到各处墙上贴着关于中国惨事的标语,反日救国啊,为国牺牲啊,抵制日货……这实在都足使我人心碎血流的一回事,我眼泪不觉忍不住夺眶而出了,但是一想,哭有什么用,又不见得会使暴日可怜的,并且我们有的是热血,我们忍着泪,预备流血吧!同胞们啊!快醒吧!鼓起你的勇气向前进吧!不然,国家灭亡在眼前了!”
    另一位署名王韶珍的小学生的信,标题为《学生的痛语》,其中写道:“我回家时,看见上海法政学校的学生抗日救国会,在那里讲日本人的凶恶给民众听,我为热血所驱使,不得不走进去听了:‘亲爱的同胞们,我们的死期到了!我们已经没有偷生的余地了,大家看看这次日本帝国主义穷凶极恶地霸占我东三省,肆无人道地屠杀我们民众,我们还能睡着吗?’我听到这里,似乎日本兵将刀摆在我的头颈里。我眼泪夺眶而出了,但是回想到今朝钱先生说过:‘我们这时哭也不能,笑也不能,只好忍着气,含着泪,同他抵抗。’便只好把眼泪向肚咽下。我一路回家,心里还不住地念着最后的两句话‘宁为沙场鬼,莫做亡国奴’。”
    刘广远说,从当时的报刊来看,普通大众迅速达成共识的抗日行动是抵制日货。在当时,人们已经将日货称为仇货,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恨心情。
    1931年10月6日的报纸上就有这样一则消息——《平市整会决议设立国耻仇货两陈列馆》,消息记述是北平扩充国货陈列馆,并设立仇货陈列馆案。大约是当年出版发生了失误,将国货陈列馆误为国耻陈列馆,但是关于设立仇货陈列馆一事文题一致。
    翻阅沉睡多年的旧报纸,在当年民众抵制日货的声浪中,刘广远还注意到这样一则消息:《抗日声中应时崛起之鞠躬团与哭泣团》,报道中有:“外侮内乱频仍之中国,尤沾沾自喜以服用舶来品为荣,实为四万万民族之奇耻,况近年来国内之土布厂布已可自给,吾人再舍国货而不用,等于自己制自己的死命……在此对日绝交声中,抵抗之效力在我民众,非永远绝交不为功,但对购洋货之民众,若劝导不听,唯组织哭泣团与鞠躬团,即对之哭泣与鞠躬,使之生敬畏之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发聩振聋……”
    这种来自全民族的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抵制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重创了侵略者。当时的报刊有很多此类报道,如《日输出杂货陷重大危机》《在华工厂均将停歇》等消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