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王十月《子世界》:迷宫中的灯盏

http://www.newdu.com 2018-09-10 隔壁老王的十月(微信公 王十月 参加讨论

    《子世界》是我写下的第二篇“科幻”小说。之所以将科幻二字打上引号,是我并不认为我写下的是科幻。我的写作,无论是传统现实主义,还是魔幻现实主义,或者现在写作的这组披着科幻外衣的小说,我都是当作现实主义来写的。
    有朋友颇为吃惊,以为我这样写作,是在告别现实主义,在努力寻求突破与转型。更有朋友私下里对我说,早该这样了,不能在打工题材这一棵树上吊死,现在科幻是热点。
    言下之意,写打工是低级的,写科技与未来就高级了。
    这样想,或是高看我了,或是低看我了。
    说高看我,是我从来没有什么“文学”野心,也无意于在写作领域里开拓什么。因此不存在突破与转型的困扰,也没有诸多同行常有的影响的焦虑,我甚至从未想过转型这样的问题。我不太在意“文学性”本身。我认为文学从来就不只是艺术的,它还应该是社会的,政治的……鲁迅先生反对为文学的文学,我不反对有人为文学而文学,但我写不来那样的文学作品。
    这是我的缺点。已经奔五十的人了,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也就懒得去改变了。
    说低看我,是我从来不觉得写打工就低级,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我引以为自豪。我力图记录一代打工者的生存。我相信这样做是有意义的。我很早就在文章中说过,我的写作,无非是因为我经历过、思索过后,有话要说,对生活,对世道,对人心,有了一些发现、想法、感受,于是通过小说这样一个载体来表达。而已。
    文学在我这里,只是一个表达的工具。一句话,我的写作,是为了表达的需要。
    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则取决于想要表达的内容。尽可能表达得漂亮准确独特吸引人一些,则是表达者的义务。
    我是个反风格化的表达者。不认为一个作家的作品过于风格化是什么好事,风格同时也是约束,没有哪一种风格适应所有的内容。豪放的苏轼,写起“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也是婉约的。而婉约词宗李易安,写“生当作人杰”时,则又是豪迈的。这是浅显的文学常识。至于说到蹭科幻文学的热度,更谈不上,科幻文学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在这一文学类型里,早已有了诸多经典。国内也出现了刘慈欣这样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科幻作家。我更喜欢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很多人认为《北京折叠》写得粗糙,严格来说,《北京折叠》算不上科幻小说,但这个小说有对这个时代精准的寓言与概括。这是很了不起的。
    那么,我为什么要写“科幻”呢?无非与我近年来思考的一些问题有关。其实也是科技大爆炸,逼迫我去思考这些问题,逼迫我换一种眼光打量这世界。量子物理认为,世界并非客观存在的,而是与我们的主观意识息息相关,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与感知,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因素。人类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从薛定谔的那只亦死亦活的猫,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维格纳的意识作用于外部世界,使波函数坍缩的论证,人类的意识,在过去被称为唯心的东西,现在则被证明为唯物的。有科学家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二维的世界里,三维世界,不过是人类大脑制造的幻觉。而有关平行宇宙的理论,越来越多地在观察中得到证实。谷歌首席未来学家库兹韦尔认为,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而我们现在的世界,我们的道德,法律,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文原则,都是基于人类会死这一大前提的。如果人类真的永生了,世界将会怎样?我的另一部“科幻”《如果末日无期》就是探讨这一命题的。《子世界》的世界模型,则是基于这几年发展迅速成的VR技术——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刚刚起步,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只要我们有足够大容量和足够快速度的计算机,我们将能虚拟创造出一个完整而自足的世界。那么,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世界,是否就是虚拟的?当我这样想,并查阅最新的物理学理论时发现,果然有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设想,认为我们现在的世界,不过是未来人类通过计算机虚拟的。
    这也不是什么新的思想。中国古人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盗梦空间》的哲学基础,其实就是“庄周梦蝶”。
    于是,在这里,科学与哲学相遇了。
    许多大科学家,到了晚年,都皈依了宗教。
    朱清时教授曾说,“佛学研究的东西和自然科学不同,是宇宙的另一方面,是意识。”他打了一个比方,说佛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就像爬喜马拉雅山一样,一个从北坡往上爬,一个从南坡往上爬,总有一天两者要会合。而我甚至觉得,当自然科学爬上山顶时,也许会发现,哲学早已在山顶等着我们了。
    为什么会这样?古人的智慧从何而来?为何我们的阴阳双鱼,可以如此简洁而准确地概括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在我们的文明传承里,许多上古神话传说,在科技爆炸的今天和不远的将来,是否会被认证为不只是传说。我们是否应该去怀疑,我们文明中那些远古传说本身并不是传说,而是人类远古文明的记忆碎片。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一个现实是,人类生活在迷宫之中,却从未甘心困守迷宫。人类一直在努力走出迷宫。哲学家在为人类走出迷宫寻找方向,自然科学家在为人类走出迷宫提供技术支持,而文学,是人类在黑暗的迷宫中摸索时,陪伴我们的那一枚灯盏。那是理想主义照进现实生活的微光。《子世界》试图成为这样的微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