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成长 >

“巴巴爸爸”系列:个人情感成就经典作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张贵勇郜云雁 参加讨论
“巴巴爸爸”系列作者泰勒喜欢中国文化,新近创作的故事中还融入了中国古诗元素。近日,借访问中国之机,他创作了上图——《巴巴爸爸与鹅》。 法国经典童书“巴巴爸爸”系列作品一经问世,就获得了世界各国不同年龄层读者的广泛喜爱,成为许多人心中美好的童年记忆。 “巴巴爸爸”系列中文译本曾在抽屉里躺了8年 好事多磨,在抽屉里躺了8年之久的“巴巴爸爸”系列中文译本,几经波折,终获版权,以美丽的面容与广大中国读者见面。 早在2001年,儿童文学作家、著名出版人白冰就有一个愿望:亲自把享誉世界的法国经典童书“巴巴爸爸”系列引进到中国。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实现这个愿望竟让他等了8年。 据白冰回忆,第一次看到这套书时他就被震撼了,引人入胜的想象力以及作品爱和温暖的主题,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后来,每天抱着女儿看中央台播放的“巴巴爸爸”系列动画片的场景,成了白冰最美好的回忆,“那时,女儿不看完这部动画片决不吃饭”。白冰甚至相信,如今已长大成人的女儿身上那些善良和智慧的品质,也和幼时看这部动画片有关。 当时,白冰看到的“巴巴爸爸”系列图书并不是法文版,而是日文版的。迫不及待的白冰,很快请人作了翻译,还亲自编校。然而,翻译好的中文译本因为没有得到授权而迟迟不能出版。由于这套图书的亚洲版权是由国外某家出版社总代理,白冰最初希望通过这家总代理和作者德鲁斯·泰勒取得联系。可惜,联系多次都没有结果。“巴巴爸爸”系列中文译本只能躺在抽屉里,而且这一躺就是8年。 2007年,当这家版权总代理不再代理该书时,白冰所在的接力出版社终于可以和泰勒直接联系了。可出乎白冰意料的是,他们给泰勒发了很多封电子邮件都石沉大海,从没收到过回复。白冰不甘心,转而让正在法国巴黎大学读书的女孩谢逢蓓帮助联系,并叮嘱她一定要找到泰勒,最好能当面谈谈。谢逢蓓后来打听到,泰勒经常去一家名为“组尔”的咖啡厅,她便经常去那里转悠,希望能和泰勒“偶遇”,可是一直没能如愿。无奈之下,谢逢蓓只好写了一封信交给咖啡馆服务员,希望能转给下次来喝咖啡的泰勒。辗转收到这封信后,泰勒非常感动,终于给谢逢蓓回了电子邮件。2009年,几经周折,接力出版社终于拿下了“巴巴爸爸”系列中文版的版权。 “个人情感在创作中是最重要的” “巴巴爸爸”系列作品的问世,离不开作者个人化创作的真情付出。作者与妻子联手,将饱含着丰富想象和独特个性的巴巴爸爸形象完美呈现。 “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巴巴爸爸”因其可爱的形象和善良的心性,深深印在了几代人的心中。在阅读这部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许多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比如“巴巴爸爸”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巴巴爸爸”为何有7个孩子?“巴巴爸爸”为何如此吸引人? 日前,“巴巴爸爸”作者德鲁斯·泰勒来到中国,讲述了“巴巴爸爸”系列的创作过程。据泰勒回忆说,“巴巴爸爸”的形象跟咖啡馆很有渊源。他和夫人安娜特·缇森经常光顾离家不远的一家咖啡馆。一天,安娜特和朋友们在那里聊天。当时法语还不太好的泰勒,就在咖啡馆的一角随手在画夹上画画。这时,他看到一位妈妈领着孩子,孩子手上举着一个粉红色的棉花糖。受到棉花糖的启发,泰勒勾勒出了“巴巴爸爸”形象的雏形。在法国,棉花糖的发音类似“巴巴爸爸”。而法国的棉花糖都是粉红色的,所以“巴巴爸爸”也是粉红色的。此外,“巴巴爸爸”诸多鲜明的个性则与泰勒和安娜特密切相关。泰勒说,他的夫人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她非常喜欢大自然和动物,也喜欢做陶瓷、种花和种树。他们家还有一个小花园,里面撒了很多食物,供附近的鸟来吃。他们也喜欢用泥巴捏各种动物的造型,塑造了成百上千的形象。这种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深深植根于“巴巴爸爸”系列里,《巴巴爸爸回到地球》就突出表现了这一主题。 而之所以是7个孩子,且颜色各不相同,泰勒的解释是,同时做一个深蓝和一个浅蓝的宝宝不太合适,颜色的数量决定了不可能有太多的孩子。“巴巴爸爸”的粉色确定以后,泰勒和安娜特就赋予了“巴巴妈妈”黑色,因为黑色和粉色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他孩子的颜色是相互搭配和互补的,这也是孩子不同个性的体现。“其实,在创作‘巴巴爸爸’系列之前,我写过一本《三个颜色的冒险》,在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加深了对颜色的认识,‘巴巴爸爸’孩子的颜色就是从那本书引申过来的。” 至于书中幽默有趣的故事,某种程度上跟安娜特的个性和职业有关。安娜特以前是个建筑师,她设计了“巴巴爸爸”新颖而独特的家,并把许多有趣的创意融进故事里。与妻子的合作,让泰勒感到很愉快。在他看来,“巴巴爸爸”之所以受到全世界不同年龄孩子的欢迎,并且始终有层出不穷的故事问世,归功于他和安娜特个性化的创作。其实,“巴巴爸爸”系列从开始的草稿到最后的成型,完全由他们夫妻二人独立创作,这有点类似于卓别林自拍自导的电影。 泰勒感慨,现在艺术创作越来越工业化,例如拍摄一部电影,往往需要20人左右的团队来创作故事,还要有另外20多人来负责布景和制作。即使经典的艺术创作也大多由一个团队来完成。最终的产品也许很优秀,但总是缺少一些个人化的感悟和体验。“巴巴爸爸”系列则饱含着他们夫妻二人丰富的想象、善良的人品和独特的个性,这一点是工业化的团队创作所难达到的。 正是这种近乎个人化的创作和情感的付出,“巴巴爸爸”系列于1970年出版时,就受到了英国评论界权威的赞誉。此后,“巴巴爸爸”风靡整个欧洲。1975年,“巴巴爸爸”系列故事被改编成动画片,很快40多个国家的观众就从电视机里结识了“巴巴爸爸”一家。截至目前,“巴巴爸爸”系列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亿册。 儿子继承父业续写“巴巴爸爸” 法国作家泰勒认为,创作经典的秘密是——为古老的传说加入新的语言形式。 因为所有的故事都取材于生活,所以“巴巴爸爸”似乎比一般的童话故事更有生命力。白冰曾在巴黎看到过泰勒的儿子托马斯续写的“巴巴爸爸”新系列,感觉“非常好,内容非常新”。而从小听“巴巴爸爸”长大的托马斯,不但希望自己能创作出更多的新故事,还希望能开发出更时尚的“巴巴爸爸”电子书,比如讲到乐器时,小读者可以在书上点击乐器,这本书就能发出美妙的乐曲。 在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与“巴巴爸爸”作者泰勒父子见面会上,高洪波、金波、葛冰、熊亮、保冬妮等儿童文学作家,围绕“破解经典儿童文学密码”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中国作家一致认为,经典儿童文学的核心主题之一是要传达爱和温暖,是要创作出基于人性和深得儿童喜爱的好作品。 泰勒谦虚地认为,自己的作品并没有中国作家总结得那么高深,“我个人认为‘巴巴爸爸’实际上比大部分儿童心理专家所想的更简单。我们的素材全都来自儿童的生活。我们观察儿童,和儿童一起玩,看着儿童拿着泥巴做各种造型,我们从儿童身上学会这些变化,然后创作出来。我们的创作原则就是随时看儿童的反应,要让他们笑起来”。 泰勒说自己在来中国之前,刚刚读了格林兄弟的传记,“我发现,格林兄弟并没有真正创造《格林童话》中的人物,而是从民间和街头艺术家那里收集了这些故事和人物,很多这样的故事其实都一直存在着,只是没有被记录下来”。他还提到中国的《三字经》,认为《三字经》实际上也是收集了民间的儿童故事而形成的一个集子。“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包括我自己,我们都是从儿童身上或者从几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故事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和智慧。”泰勒认为,这是创作经典的一个小秘密,即给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中加入一些新的形式和新的语言方式。(记者 张贵勇 郜云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