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词音变化与构式省缩——禁止词“别”的产生路径补说(6)

http://www.newdu.com 2018-09-06 《中国语文》 杨永龙 参加讨论

    可见,在“别”产生的时候,同时活跃的禁止词有如下整齐的局面:
    莫——莫要
    休——休要
    O——别要
    从历时的角度看,“莫”“休”本来就是禁止词,后来加上助动词“要”才凝固成为双音形式“莫要”“休要”,即“莫”→“莫要”,“休”→“休要”;而“别要”不是“别”加“要”产生的,而是“不要”的词音变体。但是,在共时平面的语言使用者那里,“莫要”“休要”“别要”是对应很整齐的禁止词。既然“别要”“莫要”“休要”都是禁止词,构成中都有一个“要”,给人的感觉是,结构也应该相同。既然“休要”可以单说为“休”,“莫要”可以单说为“莫”,“别要”也应该可以单说为“别”。于是,通过类推,O=别。这种类推对“别要”省缩为“别”无疑具有促进作用。
    关于禁止词“别”的产生路径,以往影响最大的看法是合音说,尤其是江蓝生(1991)所揭示的演变路径:“不要”合音为“嫑”,然后一方面变音为“别”,另一方面分解为“别要”。本文在此启发下做了一点补充,认为合音不一定是必经的中间阶段,“别要”可以直接由“不要”变音而来,然后再省缩为“别”。即:
    pu+iεu→pu iεu→piε iεu→piε
    不 要(词汇化)不要(变音)别要(省缩)别
    当然,上图展示的是一条单线的演变,实际语言可能并不如此简单,比如在“不要”变音为“别要”的时候,口语中也可能同时合音为“嫑”。因此在同一时间平面的口语中,可能会出现同一个词的三个互有联系而略有区别的语音变体:不要、别要、嫑。类似的不同语音变体共存现象在汉语史上是相当常见的,如江蓝生(2007)《说语音羡余词》所揭示的“甚么/甚、怎么/怎、恁么/恁、咱[tsa]们/咱[tsam]、多昝晚/多昝”等。本文论证了“不要”变音为“别要”、“别要”省缩为“别”的可能性,并不否定“不要”合音为“嫑”的可能,而且事实上类似的合音现象在方言中也很常见。本文认为“不要”合音为“嫑”与“不要”变音为“别要”再省缩为“别”并不矛盾,是两条不同的路径。
    本文写作中承蒙江蓝生先生指教,赵长才等先生以及《中国语文》匿名审稿专家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在此诚挚致谢。
    ①见道布(2009:52);仲素纯(2009:289)。
    ②中古拟音据王力(1980),《中原音韵》拟音据杨耐思(1981),下同。
    ③这个统计表采自相关的不同著作,出处已经标明。但是因为研究的目标不同,许多论著的统计没有涉及“不要”,对此我们重新统计,予以补齐,外加括号以示区别。虚词用法的频率统计因为理解不同等原因,各家结论或有差异,但是个案统计本来只能说明语言使用的倾向性,偶有出入大致不影响这种倾向性。
    ④据吴福祥(2004)统计,“莫”42例,其中包含有“莫要”10例。
    ⑤阚绪良(2003)第80页的统计表中“莫”217例,“休”39例。但83页叙述正文中“莫”210例,39例“休”中含“休要”2例。
    ⑥各家的统计结果不尽相同,江蓝生(1991)“别要”31例,“别”2例;杨荣祥(2005)“别要”36例,“别”4例;冯春田、王群(2006)“别要”38例,“别”3例。虽有差异,但是“别要”远远多于“别”的总倾向不变。
    ⑦见曹楝亭刊本《新编录鬼簿》,据《录鬼簿》(外四种)7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另一《录鬼簿》版本文字小别。
    ⑧参看隋树森(1964:563-564)。
    ⑨感谢江蓝生先生对这几个例句的解读给予的指教和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