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已出的丛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特点鲜明,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丛书的编选眼界宽阔,入选书稿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皆能详实地反映出苏州历史上方方面面代表人物,体现其所取得的各种成就。既有明代国家重臣王鏊、顾鼎臣等人的诗文集,亦有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诗文集及其笔记,同时也收入清代文人寒士的代表人物、曾经投入抗英前线的诗人贝青乔的诗歌作品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苏州成长起来一代名家,在各自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建树。作品的内容或重在经世致用,关系国计民生;或揭露社会问题,抒发不平之气;或讴歌自然风光,描写日常生活起居。不少的作品充满着时代的气息,散发出历史的厚重感。除了个人作品集之外,丛书中收入的《至德志》、《苏亭小志》、《韩忠武王祠墓志》等,分别辑录了古代苏州历史上三位重要的名人泰伯、苏轼和韩世忠的相关记载,通过其中的文献资料,可以考见祠墓的成因及其变革,可以窥见先贤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对后人的深远影响,折射出后人对先贤高山仰止般的尊崇心理。 再者,“苏州文献丛书”遵循网罗珍稀文献的原则,入选的文献此前大都未曾整理出版过,且都具有某一方面的代表性。如沈周的诗文作品,近百年来悄然无闻,从未见有人收集整理。而与沈周齐名的唐寅、文徵明的诗文集早已出版。这次编纂整理的《沈周集》,用力甚勤,整理者收罗了目前所能收集到的各种刻本及稿本,详加校勘。新近推出的《沈周集》几乎囊括了现存所能见到的沈周创作的全部诗文杂记。整理者还不辞辛苦,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地收集了海外和内地博物馆所藏沈周画上的题诗题跋,极大地丰富了沈周诗文作品的数量。可以预料,随着《沈周集》的出版,它对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沈周其人其事及其师友交往,研究吴门画派艺术风格,深入探讨明人的创作心路,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史料,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又如《海虞诗苑》为清人王应奎耗时二十年苦心收集而成,选录清代常熟诗人182家,诗凡1888首,其续编为道光年间铁琴铜剑楼先辈瞿绍基所选。两书的共同之处是“备志乘阙轶”,因而尤致力于挖掘声名不显的诗作可诵之辈,不少默默无闻的作者佳作赖此流传于世。而《海虞诗苑续编》尤为难得,存世仅有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藏有抄本,且多舛误。整理者殚精竭虑,认真斟酌校订,首次将其整理面世,这对于今人研究清代苏州地域文学和家族文化的发展,研究海虞一地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十分珍贵的参考价值。 此外,“苏州文献丛书”在整理过程中,重视保存原本的面貌,重在入选的文献的史料丰赡和文本的可靠性,择善而从。视文本内容的具体情况,对其中的错误、异文等做出不同的处理。对形近、音近致误的一般问题,径行改正,不作繁琐的考证校订。对于部分文献版本情况比较复杂书稿,则尽可能出校记,供读者参考取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