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中华美学是丰富又开放的美学

http://www.newdu.com 2018-06-28 人民日报 彭锋 参加讨论

    高级趣味并不体现为对某种趣味的偏好,而是体现在细致的鉴别力、敏锐的感受力、广泛的适应力等审美能力上。由此,中华美学丰富性和开放性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多样艺术风格和丰富审美范畴,塑造了中华美学的高级趣味。凭借这种高级趣味,中华美学欣赏的对象不仅范围广,而且境界高
    尽管美学学科是在18世纪欧洲由德国、英国和法国美学家率先建立起来的,但在此之前,无论在欧洲文化还是其他文化中,都有美学思想,我们将这种美学思想称之为前学科形态的美学思想。前学科形态的中华美学思想尤其丰富和深刻。我们今天常讲的中华美学,通常就是指这种传统形态的中华美学,即受西方美学影响之前的中华美学。
    进入20世纪后,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华美学融入许多西方美学因素,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在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思维影响下,自然会出现中华传统美学与中华现代美学的对立,进而会出现“由中华现代美学向中华传统美学回归”的想象。事实上,文化之间交往和传播,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简单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无助于我们加深对彼此理解。
    如果深入历史做细致考察和分析,会发现在西方现代美学确立过程中,中华传统美学发生过重要影响,导致20世纪初中国美学家在接受西方美学时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众多西方美学术语和思想顺利融入现代汉语和文化之中,并且能够与中华传统美学发生对接,而对西方美学的吸收也没有造成与中华传统美学的断裂。
    多元一体文明孕育丰富开放中华美学
    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传统美学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在一些流行工具书中,我们很难见到“中华美学”词条。例如,斯坦福哲学百科和维基百科中都有“日本美学”词条,但没有“中国美学”词条,“日本美学”词条用物哀、侘寂、幽玄、粋、雅、跌宕等概念就将它的特征描绘出来,但我们很难找到一组概念来概括中华美学。这跟中华传统美学研究不够深入、不够国际化有关,更与中华美学丰富性和开放性有关,我们很难用三言两语将其特征勾画出来。不过,这不是中华美学的缺点,而是它的优势,是它博大精深的体现。从艺术风格或审美范畴上来看,中华美学和艺术的呈现已经十分丰富了。《二十四诗品》《二十四画品》《二十四书品》和《溪山琴况》等著作中列举的审美风格或审美特性都多达24种。24在这里意味着多种多样。即使以24计算,考虑到不同艺术门类呈现审美特性不尽相同,中华传统美学和艺术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也数以百计,用哪些范畴作为中华美学的代表就成了难题。
    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曾经设想过一种纯粹美学,也就是先在逻辑上将风格的全部可能性揭示出来,然后再用艺术创作去呈现这些风格。全部可能的风格就构成纯粹美学。杜夫海纳也列举24种风格。不过他承认,可能的风格远远不止这些。考虑到中华美学在漫长历史上已经呈现数以百计的风格,将这些风格汇聚起来,似乎离纯粹美学就不太遥远了。而且,与杜夫海纳强调纯粹美学只能在逻辑上构建不同,中国的“纯粹美学”是由历史呈现出来的。
    美国美学家丹托设想过一种风格矩阵。在矩阵中,风格都是成对出现的。例如,如果“表现”成为一种风格,“非表现”也会成为一种风格。同时,已经确立的风格可以结合成为新风格。例如,如果“表现”和“再现”被确立为两种风格,在风格矩阵中就会出现4种可能的风格。如果“写意”也被确立为一种风格,那么它与“表现”和“再现”结合起来就会形成8种可能风格,以此类推以至于矩阵中风格数量越来越大。考虑到中华美学中已经确立的风格数以百计,它们之间组合形成的风格矩阵就会异常庞大。当然,矩阵中的风格有些是被历史上的艺术呈现过的,因而是现实的风格,有些只是可能的风格,还有待艺术实践去实现。
    中华美学拥有如此丰富的审美范畴,原因在于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我们不能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长的文明。尽管人类历史上也有其他古老文明,但遗憾的是它们都有过中断,没能很好地延续下来。中华美学中丰富的审美范畴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的。同时,地域差异也导致审美范畴多样性。不同地域的人们因为气候、地貌、生活方式等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审美偏好。例如,南北差异问题就是中华美学史上的重要课题。影响审美范畴的因素除时代和地域之外,还有思想。中华文明在轴心时代形成的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若干思想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儒家、道家以及在佛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禅宗,对中华美学影响深远。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地域、多元的思想,它们一道造就中华美学的丰富性和开放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