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赫拉巴尔:诗意地透视灰暗的日常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8-06-27 文艺报 老木 参加讨论

    捷克是一个十分崇尚阅读的民族。电车、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常有捧书阅读的人。周末花园里,多见边做日光浴边读书的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在捷克乡村的酒馆里,与捷克人说起文学和作家,人们会告诉你:他们喜欢哈谢克、赫拉巴尔、恰佩克——他们是属于捷克老百姓喜爱的作家。
    这些老百姓喜欢的作家们,都认真关注社会的最底层、观察思考的材料都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他们笔端流淌着的,必然是普通人的思想和感情,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劳动大众的切身感受和所思所想。
    赫拉巴尔1914年生于捷克布尔诺的一个普通单亲家庭。生父是一战时在捷克服兵役的奥地利士兵。年幼时母亲带着赫拉巴尔来到宁布尔克,嫁给了一个啤酒厂的白领,继父对他很好。1935年赫拉巴尔进入查尔斯大学法学院就读,1939年因纳粹关闭捷克的高等学院而辍学,直到二战结束,他才继续修完大学课程。
    没人知道赫拉巴尔为什么一生都没有从事过与法律专业有关的待遇优厚的工作,而是选择做专业之外的行业来维持生活。赫拉巴尔无意间被生活压制在生存的底层,将生活的根深扎在捷克的普通民众中,感其所感、思其所思、书其所历,20年不曾改变。
    在格拉德诺钢铁厂受过严重的工伤康复后,赫拉巴尔打过零工,在废物回收站当废品收购员、打包工,还当过制作舞台背景的工人、仓库管理员、碎石工、火车调度员……他做过许许多多最基础的工作。这除了丰富他的生活阅历,为他提供丰厚的写作素材之外,也给了他身处底层却怀着神圣正义的文化良心和一双哲学、理性、诗意观察和记录社会的文学之眼。
    赫拉巴尔的写作素材,除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晚上走进啤酒屋打发时间时,听升斗小民闲话家常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他与这些人设身处地地交流情感,许多题材就是来自这些他所谓的“时代垃圾堆”的人物身上所发生的故事。
    有法学博士学位的赫拉巴尔曾被太太和母亲嘲笑为写“坏牛奶”文字的业余文学爱好者。“艾丽什卡不喜欢赫拉巴尔的作品。她曾经这样对赫拉巴尔的母亲说,‘他的那些短篇小说,结结板板的,就像坏了的牛奶一样。你怎么看,妈妈?’她婆婆欣然同意……说起赫拉巴尔的写作,婆媳俩总是一起摇头叹气。”很多时候,赫拉巴尔靠太太养活。若不是妻子宽容地把他看成一个“没出息”的大孩子,他无论如何不可能继续像个“废物”一样不断写作下去的。赫拉巴尔在捷克的底层社会生活了大半辈子,1962年起,年近半百的赫拉巴尔才开始较有系统地进行创作。1963年他49岁时,才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底层的珍珠》。1970年到1976年间,赫拉巴尔陷入人生低谷,与妻子隐居在宁布尔克市西郊的小镇。在那里,他找到了灵感,他连续写作18天,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代表作之一《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由此进入又一个文学丰产期。
    赫拉巴尔的文字灵动幽默,讲求新意,能在乡野村夫的杂谈与旷世伦理间游刃有余,其独特的叙述魅力对读者有着超然的吸引力。赫拉巴尔一生创作颇丰,作品结成19卷合集。知名的有《严密监视的列车》《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时间静止的小镇》,以及带有自传色彩的《过于喧嚣的孤独》等。
    1997年2月3日,84岁的赫拉巴尔从布拉格一家医院的五层楼坠落。关于死因,有人说是自杀,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就曾出现过“从五楼坠落而亡”的情节,晚年失去妻子的他异常苦闷,想以此方式寻求解脱;也有人说,他是在窗台喂鸽子时不慎失足,捷克作曲家弗拉基米尔·弗朗茨因而这样形容他的死亡——是鸽子把他叼向天空,化为不朽。
    有人这样评价赫拉巴尔的创作:“他独特的风格和题材直接影响了捷克文学的发展,他创造了啤酒馆的神话,他把对这个世界边缘人的完美注视和倾听搬到自己的小说里,他坦然地把普通人的聊天与深邃的哲学思维糅合在一起,他用充满诗意的和善意的眼睛去透视灰暗的日常生活,发现底层珍珠的熠熠闪光。”也有人曾用利刃、沙子和石头,分别来形容捷克文学三剑客昆德拉、克里玛和赫拉巴尔:昆德拉像是一把利刃,利刃刺向形而上;克里玛像一把沙子,将一捧碎沙撒到了诗人笔下甜腻腻的生活蛋糕上,让人不知如何是好;赫拉巴尔则像是一块石头,用石头砸穿卑微粗糙的人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