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代戏曲理论经过前人的努力,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发展、成熟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进入当代以来,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崭新的思潮、现象等,对这些创作实践,当代戏曲理论还缺少及时总结和理论提升。今后当代戏曲理论的建设,业内除了以古代戏曲理论和传统美学为基础,并进行现代转换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借鉴国外戏剧理论,最主要的还要从总体上反映当下的新的创作实践。对新的实践经验的研究性总结,不但是对既有戏曲理论的应用,而且还是新的戏曲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评论的理论建构的必要性 人们常说理论联系实际,就戏曲而言,戏曲实践要想升华成为新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评论的支撑。在戏曲评论的过程中,评论者对剧目、表演、戏曲思潮、当下戏曲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等,都会有所关注和思索。而这些关注和思索,就是对新的戏曲理论建设的重要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在对以往的理论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践和问题,再经过酝酿、加工,总结、演绎出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感的新的理论。因此,评论不仅是戏曲理论的具体运用和检验,也是形成新的理论的基石。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评论是构建当代戏曲理论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在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当代以来,戏曲的创作实践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思想观念、题材形式、创作手法、演出样式、舞台技术等都有了新的发展。面对这些巨大的变化,也必须进行新的理论探索。而对这些新的理论探索的基础,也往往是从评论入手的。我们不能止步于已有的现成的理论,要在力求全面把握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新的戏曲理论,不断增强理论的活力和生命力,积极有效地为具体的创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这样的戏曲评论才会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为戏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也为戏曲学科体系的建设、发展和完善起到推动作用,使当代戏曲理论的建设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始终为创作实践提供鲜活的养分。 戏曲评论的理论建构的诸要素 戏曲评论不仅是建设当代戏曲理论的重要环节,戏曲评论本身也要进行理论建构,而戏曲评论的理论建构也是整个当代戏曲理论的一部分。戏曲评论的理论建构首先要有独立的文化立场和学理支撑。这种独立性应当是建立在民族审美标准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戏曲评论的理论体系时,要以深厚的传统理论资源为基础,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进行评判,而不仅仅是运用当前的流行语汇和照搬西方的文艺理论。在当前的戏曲评论中,时下流行语泛滥,如“华丽转身”“给力”“正能量”“接地气”等等。虽然这些运用到戏曲评论中未尝不可,既鲜活生动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但是千篇一律地使用这些词汇,倒显得寻常寡味,并且缺乏应有的深度和传统的学理根基。为了摆脱这些弊端,我们要对古代的戏曲理论批评,特别是戏曲评点中的一些丰富的资源进行开掘、借鉴和激活。而且,在挖掘和激活上述戏曲理论批评资源的同时,还要汲取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并且结合实际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这样的戏曲评论才会更有说服力和深刻性,且具更多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戏曲评论的理论构建,还要对晚清民国剧评家初步的理论探索和自觉的理论总结进行关注。尽管晚清民国时期剧评最大的弊端是捧角的泛滥,但几乎都是从戏曲艺术本体的角度进行评判,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性和针对性,更难能可贵的是对理论初步探索的自觉和努力。反思当下的戏曲评论,晚清民国时期的剧评及剧评家的这些做法对戏曲评论体系的理论建构是弥足珍贵的。 我们还要看到,现在的戏曲评论,更多的是借用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观点。文艺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只要有利于创作和评论,都可以为我所用。西方的文艺理论当然可以借鉴,但任何形式的借鉴,首先离不开在本民族文化传统长期熏染中形成的审美习惯和美学精神。这就涉及到怎么化我所用的问题。就戏曲评论的理论建构而言,要充分结合戏曲的舞台艺术规律和传统审美原则,在此基础上化用优秀的西方文艺理论资源,而不是照抄照搬地套用。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到的“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的题中应有之义。 戏曲评论的理论构建的方法和意识 戏曲评论的理论构建,还包括戏曲评论的方法和意识问题。戏曲评论虽无定法,也无需拘泥于一种方法,但要建构戏曲评论的理论体系,需建立其评论的原则、方法和途径等范式。在评论实践中,戏曲评论家不仅要根据自己的观剧经验、知识储备及对作品的感悟进行分析和评判,还要具有明确的评论方法意识,在方法论的自觉意识指导下进行评论,这样才具有深刻性和系统性。而在此基础和意识上,戏曲评论体系的理论构建也才更具有深刻的内涵、独特的价值和学理性意义。 戏曲评论的理论构建,要求戏曲评论家在进行评论时要有历史发展的眼光和整体观照的精神。目前的戏曲评论,大多单纯地评一出戏,仅就事论事,从中看不到当前戏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些关于戏曲最本质的重大命题。评论家对作家、作品、舞台演出、各种戏曲思潮、现象以及戏曲评论自身等诸多方面,都应当给予关注,并从学理上进行理论总结。现在好像一说到评论,在人们的观念中无非是对一出戏的剧作、表演、唱腔、导演、舞美等进行论说,其实评论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评论属于文艺理论的概念范畴,是对文艺作品和文艺领域的各种现象做出探讨、分析和评价,当然包括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评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戏曲评论也是如此,但现在大多流于狭义上的戏曲评论。此外,很多戏曲评论不得要领,千篇一律。对演员的评论仅仅是扮相俊美、唱腔圆润、表演端庄、形象塑造符合人物身份之类的话语,没有抓住演员具体的表演风格和本质精神,更没有往纵深方向阐发,结果是大同小异,特征全无,这种表述几乎适合各个剧种所有水平相当的演员。对剧目的分析很多也是仅仅叙述剧情或者是观后感式的议论,对舞台呈现的描述也是大而不当的老话套话,对导演手法和唱腔音乐的分析更是寥寥数笔。这种评论方式目前十分普遍,特别是在构建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的当下,是到该好好反思和调整评论方式及思维的时候了。对戏曲评论的把握,不仅要以深厚的戏曲史论功底为基础,还要熟稔戏曲本体及舞台艺术规律,同时还必须熟悉不同剧种的经典剧目,以及对该剧种所属的地域文化有所了解。 在进行戏曲评论活动时,还要有引领时代潮流的意识、见识和胆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解决创作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可如今的戏曲评论,很少关注当下戏曲发展中一些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对一些比较特别的戏曲现象和戏曲事件也是漠然视之,更缺乏对这些现象深入透彻的分析和大背景下纵观全局的把握。这也是当前戏曲评论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评论者应当自觉建立这种意识,还应独具敏锐的眼光,密切关注,及时跟进,真正发挥戏曲评论应有的作用。同时对一些敏感、含糊不清甚至固有的偏执看法,都要进行澄清和匡正,以清醒的认识和十足的把握引领戏曲艺术健康发展。 戏曲评论还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责任担当。敢说真话,既不藏丑又不溢美,这是评论者应持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地指出一出戏的成败得失,并且要有根有据,热诚有度。对一出戏的品评还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问题和特定情况做出具体分析,才能够真正了解评论的对象,指出其真实价值。求真务实的态度之外,还要有责任意识。评论者有了明确的责任意识,对一出戏的优缺点或某种戏曲现象才会格外审慎地加以分析。这种责任意识,事关戏曲评论的生态发展,也是一个评论者的态度和良知问题。现在的戏曲评论,敢说真话的已很少见,不切实际地乱捧,且言之无物。评论者的责任意识也很淡薄,并少了一份对戏曲评论的担当。评论者应当坚守责任,勇于担当,无愧良知,努力营造良好的评论环境和生态,推进戏曲评论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 戏曲评论的理论体系构建和对戏曲评论家的要求不仅仅是上述这些方面,还有许多重要的课题急需提上日程,并在各种戏曲评论的创作活动中,使这一体系获得逐步丰富和完善,获得长足发展,这也是每个戏曲评论家的责任。惟其如此,才能使戏曲评论重新找回应有的地位,彰显应有的价值,始终在戏曲创作和发展的实践中鲜活长新。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