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梦的路上展现青春的风采 文/谭芳 滴水穿石、30里借书、时间都去哪儿了、革命的青春……109则故事,利用两天时间,细细品读了《习近平讲故事》一书。我的突出感受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具有极强的思想说服力和文化感染力,让人想听、爱听、听得过瘾,每个故事都是经典。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青春只有一次,如何书写青春精彩、成就不凡人生,是深藏在一代又一代青年心头的‘青春问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分享自己的故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多次提到青年,对当代青年也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人们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但拿起书的欲望却在逐步减退,更别说是走“30里”路读书了。因此,作为当下的青年,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年轻插队时期的那种求知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前几年,像《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青春系列电影火爆荧屏,为什么青春怀旧题材的电影如此受欢迎?在我看来,正是由于青春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而真诚的影像能够让人们暂时逃离现实生活的紧张单调、委曲求全、奔波疲惫,让人们的思维定格在那段满怀梦想的青春岁月里,唤起人们对美好情怀的憧憬。拉回现实,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讲,有时远大的梦想还是会被现实生活所打败的,就像那句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每日不断重复做着打打字、跑跑腿、发发传真、管管电脑的工作,以此带来的抱怨情绪也在随之加深,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着实让年轻人倍感无奈与迷茫。但我们是否曾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能把电脑管好、文字整理好、把腿跑好,久而久之,当看到一份材料经过字斟句酌、反复锤炼得以完成,一套数据经过严谨统计、周密分析在自己手中诞生时,那份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来源是否应该归功于曾经自己的那份执着、坚持与累积。书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鼓励青年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常去基层“墩墩苗”,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好读易懂,为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打开了一扇窗口。 责编:崔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