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2017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

http://www.newdu.com 2018-06-04 文艺报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 参加讨论

    3、历史类
    2017年,历史类作品的数量依然保持持续增多的势头。
    ——历史类小说创作中,穿越和重生类型占比仍然很大,但创作中幻想和架空过多的局面开始改变,写实的作品逐渐增多。女频历史类创作中古代言情仍然是主流,但家国与个体、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在作品中开始显现。在人物塑造方面,因为现实因素的介入,人物形象由扁平、低龄化向饱满、成熟转变。
    ——网络历史小说不断向经典作品和传统文化借力,开始依靠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来保证作品的精神品质,通过向经典吸收养分以保证文学品质。趣味低下、人物扁平、情节粗糙以及无节制追求“长”“爽”的情况得到改善。女频历史言情类写作中,开始出现了向明清世情小说靠拢的风潮,特别表现为对于《红楼梦》等作品从器物名称、语言到章回体结构的借鉴。
    ——以“杂学”充实细节的手法由男频向女频蔓延。借由传统文化中的技艺、趣闻、历史传奇等丰富作品细节,在历史类作品中相当普遍,最突出的是曾经风行一时的《新宋》。女频中《华簪录》引入了古代首饰制造工艺,改变了女频中主要用医术、服装造型等技艺填充细节的写作风向。
    ——以女性受众作为主体的历史类网络文学改编剧社会反响热烈。《醉玲珑》《孤芳不自赏》《如懿传》等火爆一时。
    ——正面表现历史的作品依然偏少。网络历史小说的写作依然大量依赖穿越、架空,基于历史事实正面书写历史的作品数量还不够多。
    4、其他类
    在网络文学的其他众多类型中,军事类、都市类、言情类等读者数量持续增多。
    ——军事类创作异军突起。抗日战争成为军事类众多作品共同选择的历史背景。《诡局》《抗日之特战兵王》表现突出。融合玄幻和都市元素的军事类创作也表现抢眼,《校花的贴身高手》《秋江梦忆》等都值得称道。
    ——都市类小说逐步和现实类创作分离,各种创作手法和元素兼容并蓄。男频的《武林大爆炸》融合了传统武侠、现代生活和英雄精神;而女频的《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他站在时光深处》延续女性都市言情的一贯写作风格,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情感细腻,文笔清淡;《夜旅人》将现代和曾经的历史时刻交错,展现了言情小说的形式创新和深度开拓。
    ——二次元文化元素不断进入网络文学创作。《暗黑者》《灵魂摆渡》等都因融合了这些小众风格而大受欢迎。
    ——类型交叉融合,新类型不断被拓展出来。网络文学创作逐渐改变以单一类型模式完成创作的局面,不断在类型的交叉融合中实现创新,并不断有新的类型被拓展出来,使网络类型小说创作得以不断丰富和深化。
    ——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仍然需要警惕。不少作品带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表达了历史发展由个人行为和偶然事件决定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二、队伍状况
    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创作队伍的发展,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网络文学创作群体不断扩大,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唐家三少、辰东等著名作家依旧影响巨大,新人开始崭露头角。男频中二目、风清扬都以个人首部作品而登上2017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女频中90后、95后作者数量开始逐步扩大,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
    ——党和国家对互联网及网络文学的日益重视,网络文学受众日趋增多,网络作家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网络作家群体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明显增强。
    ——网络作家日益向经济发达地区汇聚。从地域分布来看,网络作者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沿海的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及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不仅网络作家的总体数量多,“大神”和重点作者的比例也最高。西南部地区当中,四川和湖南是网络文学作者相对较多的省份。
    ——网络作家大多汇聚在几家大型网站,但在不同文学网站间迁移日益增多。阅文等大型平台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作者。同时,同一作者在不同平台以不同的笔名(马甲)同时开文以及在不同平台间迁移的情况日渐增多。
    ——全IP开发助推网络文学“造神”风潮。出于 IP价值开发策略,网络文学作家从键盘前走向大众前,开始参与电视剧、电影改编,特别是在互联网平台中,通过百度贴吧、微博、知乎等平台完成“造神”行动。
    ——底层作者的成长需要认真关注。网络文学发展受资本支配严重,“明星”效应显著,导致行业收入两极分化严重。大多数写作者的收入来源靠网络订阅付费,在与网站签订协议时面对“霸王条款”无力应对,拿到的酬劳很低,甚至还不到各省市的平均最低收入标准。
    三、研究评论状况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代流行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一个主要生产者,因其内涵丰富、变动活跃、新现象迭出,相关话题频繁现身文化热点行列,也进入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视野。
    ——网络文学的学术关注度继续上升,关注作家作品的评论研究增长明显。2017年,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将兴趣由抽象、宏观的网络文学概念研究、产业研究转向更具体的作家和作品研究。
    ——深入创作现场、关注新人新作的评论增多,在线评论持续活跃。网络文学评论开始与作家的实际创作步调保持一致,熟悉网络文学生态、关注实时创作动态,对作品进行中肯到位的批评与评论增多。网络文学在线评论非常活跃,“龙的天空”等网络论坛,“媒后台”“好奇心日报”等微信公众号及其他新媒体发表了大量原创评论,关注新动向和新作品。
    ——影视改编与IP开发成研究热点。网络文学成为影视热播剧的源头,其改编吸引了文学和影视研究人员的强烈兴趣。2017年相关研究文章数量丰富,既包括跨媒介叙事、媒介融合等角度的现象评论,也包括对已转化为影视、网络剧的热门作品多种媒介版本的对比。
    ——网络文学题材拓展成为评论研究关注的重要话题。2017年度网络文学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是探索幻想类作品的文化根源,强调网络文学的文化担当和社会价值,《光明日报》《文艺报》《文汇报》等就此刊发系列文章予以关注,还有不少研究者从具体作品、题材角度展开,对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吸引和互动等问题加以讨论。
    ——网络文学研究进入比较文学层面,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受到关注;“网络文学出海”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扩大华文文学影响的作用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不同类型的网络文学研讨活动纷纷举办,推动了网络文学研究评论的发展。2017年“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江苏南京举办,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和鲁迅文学院联合举办了“网络文学在世界文化视野中的价值发现——网络文学‘重写神话’研讨会”。本年度,全国各地结合各自的特点,举办了各种论坛和研讨会,助推网络文学发展。
    ——网络文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推动网络文学研究评论向纵深发展。中国作协与浙江省作协、杭州市文联合作成立了(杭州)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与中南大学、上海大学合作成立了网络文学研究基地。中南大学基地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16)》,这是我国首部网络文学年鉴。
    ——专业网络文学研究学术期刊创办,网络文学研究评论有了专门的阵地。2017年4月27日,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网络文学评论》在广州举行首发式,这是全国首份专门的网络文学学术期刊。此外,浙江创办了《华语网络文学研究》,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上海创办了《网文新观察》电子刊,专注于网络文学研究。
    ——网络文学研究评论的固有问题依然存在。理论与创作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研究对象单一,理论话语系统尚未形成;学术话语老套,研究方法陈旧;印象式批评多,学理化分析少,宏观概述式综论多,作家作品个案分析少等仍是网络文学评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