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值得关注的外国文学动态

http://www.newdu.com 2018-05-1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赵德明 参加讨论

    不久前参加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以及韬奋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7暨邹韬奋年度外国小说奖”颁奖典礼,回到家中后产生了许多联想,其中有两条值得公布于众。
    一是获奖小说中有德国作家博多·基尔希霍夫的《遇见》(该小说同时荣获2017年度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和第四届邹韬奋年度外国小说奖),讲述的是一对德国恋人的爱情故事。但是,他俩的感情在遇到一位难民女孩时产生了分歧,就是如何对待非洲难民。同情并且伸出援手是一种态度;嫌弃、排斥甚至辱骂又是一种态度;当然,不予理睬、漠然处之又是一种态度。这让我又想到了西班牙作家爱德华多·罗斯塔尔的长篇小说《无神国度的儿子们》(2016)。小说中,一位非洲青年逃亡美国,一所大学接纳了他,一位美国姑娘爱上了他。幸福之余乡愁难解,于是跟爱人商量回去探亲。姑娘表示理解和支持,小伙子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不料,他的祖国爆发了内战,大批难民为了逃避战火而涌向欧洲,这个小伙子也被席卷其中。他随着难民大潮奔向边境,一路上遇到了种种危险:炮火连天、土匪抢劫、瘟疫疾病……病死的、饿死的、被打死的人难以数计,侥幸活着的人各奔东西。小伙子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美国,他发现美国大学的师生对非洲难民问题有种种不同的态度……
    用文学的形式表现难民问题,我们可以称之“难民文学”。它具有普遍性:非洲有难民,中东有难民,亚洲的菲律宾、缅甸也有,拉美也有难民流向美国;它具有深刻性:用文学的形式挖掘难民问题背后的人性变化,深刻揭示出人类面对大灾大难的种种态度。这个问题拷问着全世界:你为什么不闻不问?你为什么听之任之、熟视无睹?更加需要追问的是:是谁制造了这样的灾难?谁来制止灾难的发生?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享受着美丽青山绿水的人们要不要读这一类的文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