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越剧《红楼梦》的青春梦想

http://www.newdu.com 2018-05-08 光明日报 王馗 参加讨论


    
    越剧《红楼梦》剧照
    举凡罗列当代中国戏曲最具代表性的舞台艺术经典,越剧《红楼梦》一定位列其中。创作首演于1958年的越剧《红楼梦》,是上海越剧院的“镇院之宝”(安志强先生之语),也是越剧乃至中国戏曲的“镇戏之宝”。六十年的盛演足以彰显这部经典作品的永恒之美。
    艺术经典的创造,是由卓越的艺术家们共同成就的。提起越剧《红楼梦》,就必然想起徐玉兰、王文娟、吕瑞英、金采风、徐天红、周宝奎、孟莉英、曹银娣等一代杰出的越剧艺术家们,以及徐进、吴琛等上海越剧院最优秀的编导音美艺术家们。事实上,从上海越剧院1955年建院以来的六十多年时间里,历代的传承者们始终保持着精进的艺术探索精神,始终用精诚一致的团队协作精神,将《红楼梦》以及由其他艺术大师创造的剧院代表剧目,进行高水准的传习和再创作。应该说,《红楼梦》作为一座戏曲艺术高峰,正基于上海越剧院这个团队的稳定发展。这正是《红楼梦》从舞台艺术经典经过电影艺术的视觉重现,而成为戏曲电影经典的重要原因;当然也是《红楼梦》从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舞台经典,经过多代传承发展而能够衍生出经典版、殿堂版、明星版、交响乐版、青春版,乃至由当代上海越剧领军者钱惠丽、单仰萍主演的数字电影版等多元版本的重要原因。上海越剧院六十年来的集体创造与艺术明星大家的相得益彰,是《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永葆青春的内在艺术规律,这对于中国戏曲能够长效发展是极具启示意义的。
    越剧人在六十年间演出《红楼梦》的场次已经无法精确计算,据说仅钱惠丽主演就达两千余场,更不必说还有上海越剧院和其他越剧院团的优秀担纲演出者。一部经典作品能够让越剧界实现长期共享,正来自于这部作品保持和创新了属于越剧乃至中国戏曲的艺术趣味。中国戏曲从来是多元地反映生活侧面,但更钟情于才子佳人的演绎。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剧坛上,越剧选择了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创造性改编,用诗情画意的舞台风格和意趣迥别的流派艺术,来张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赞与传续,这是需要极大的艺术勇气的。当然此时众多的戏曲剧种都推出过优秀经典力作,包括整理改编传统戏、历史剧、现代戏等等,很多作品至今传衍不衰,例如京剧《将相和》、昆曲《十五贯》、晋剧《打金枝》、粤剧《搜书院》、吕剧《李二嫂改嫁》、豫剧《朝阳沟》等等,创作演出时间都在60年甚至以上。这些创造正显示出了中国戏曲对于剧种本体艺术的秉持和坚守,虽然这些剧种的代表性团体因时代诉求而常有即时性的创作,但创作具有恒久影响力的艺术经典,最终需要符合剧种艺术创新规律。
    越剧生在嵊州,成熟于上海。上海作为中西融会的现代国际都市,以极具现代质感的城市品位,让越剧迅速成为现代戏曲的典型代表。因此,《红楼梦》的创作高度尊重了越剧取法话剧和昆曲两个艺术“奶娘”的艺术旨趣,熔铸成“现代新古典”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进一步强化着越剧的剧种文化品格。即以剧中的宝玉、黛玉而言,两个形象保持了小说原著的人物个性,同时也保持了传统才子佳人戏曲中旖旎妙曼的爱情传奇,但是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现代人性的深度赋予和细节渲染,这正是从小说中一脉相承而能继续拓展的艺术境界。越剧《红楼梦》的这种艺术品格,同样体现在《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等优秀经典作品中。剧种品格和剧目艺术趣味在不同题材中的普遍遵守,让上海越剧院能够在中国戏曲趋时、趋众的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冷静的艺术操守和自信的创作热情,始终将延续和创新剧种艺术品格、剧目艺术趣味,作为传承发展越剧的要务,这同样是这部经典作品永葆青春的内在艺术规律,对于中国戏曲持续保持艺术多样性是极具启示意义的。
    越剧《红楼梦》通过生动的舞台艺术创造,成为中国人回溯文学经典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越剧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做了最大限度的融合与升华,成为彰显戏曲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的杰出代表。越剧的创作当然立足在伟大的文学名著《红楼梦》基础之上,但从诉诸想象的文学艺术到娱乐观听的舞台艺术,却吸收了小说之外更多的文化形式。作品中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每每能够让人看到清代以来,中国表演艺术中不断被凸显出来的自由个性传统;作品中刻画出的“共读西厢”“黛玉葬花”“黛玉焚稿”“金玉良缘”“宝玉哭灵”等众多独树一帜的艺术场面,每每能够让人看到近代以来戏曲突破了古典格范,而能可歌可舞、宜雅宜俗的多元艺术传统;作品中众多辞彩优美而专注心灵抒情的艺术唱段,每每能够让人看到类如古典诗词文学传统和满族子弟书对《红楼梦》进行翻改的说唱文学传统;甚至形象逼真的布景画面,每每让人能够看到中国传统建筑、园林和美术传统,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因此,《红楼梦》从小说到越剧的经典转化,正显示了传统文化支撑和提升戏曲艺术的创造规律。从这部经典的第一代越剧创造者们到现在最年轻的传承者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审美中,不论创新多种版本,不论附加多种时尚元素,始终用精致的舞台艺术面貌,张扬《红楼梦》在文学和表演艺术中的经典价值,这是文化传承的力量,也是戏曲作为文化体的魅力所在。越剧《红楼梦》在艺术传承过程中,保持文化传承,这同样是这部经典作品永葆青春的内在艺术规律,对于中国戏曲持续保持文化命脉是极具示范意义。
    越剧《红楼梦》的艺术成功,得益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良性传承发展。经典力作的创作,塑造了越剧艺术的经典品格,同样也让年轻的越剧艺术走进了传续中国文化命脉的时代使命中。至少六代越剧人对该剧的精彩演绎,让它始终保持独具个性的青春气质,永存于中国人的艺术审美生活中!在上海越剧院开展《红楼梦》首演六十周年的巡演之际,向上海越剧院的传承创造致敬!向源源不断投身于越剧发展创造的艺术家们致敬!
    (作者:王馗,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曲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