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们也须明确,尽管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区域取向包括“沿海—内陆”等模式不失为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但这种带有后现代和结构主义色彩的研究范式,在突出区域的独立性和异质性的同时,对于区域与整体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系统之间内在联系的观照是很不够的,因此所述也未必都符合史实。 为此,从时间与地方层面重构现代文学的研究框架,就必须理性对待西方学术资源,也理应打破以往以行政区划和族群认同作为空间划分的标准,而真正以具有文化板块特征的人文空间为标准。这也决定了它必然是对以往文学史书写的过于“地方化”的一种超越,也与近年来兴起的文学地理学有着明显的差异。它既是一种板块研究,也是一种系统性考察;它既强调空间的独立性,也重视空间的流动性与开放性。它是对于客观存在的空间内部之间、空间与空间之间、局部与整体、中心与周边的互动关系的探究,既强调整体性和同一性,更强调差异性和多元性;既关注文学自身发生裂变的内在逻辑,也重视文学与非文学的复杂瓜葛。它是一种综合了文学、政治、经济、地理、军事等各方面的综合考察。一言以蔽之,对现代文学研究的重构,应该是一种在社会整体和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全面审视。 总之,21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纯文学”研究到“文学—史学—地学”的转换与结合,既体现了学界对传统的尊重,也表现出一种开放的现代研究视野。它不仅是现代文学面对外部压力的一次“突围”,也必然是一次新的征程。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统一过程中,在文学与史学、文学与地学和其他学科的不断结合中,重构中国文学研究的认识体系与知识体系,文学研究范式的更新所带来的学术风景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