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全媒体语境下的文艺评论如何顺势而为

http://www.newdu.com 2018-04-16 中国文化报 赵凤兰 参加讨论


    全媒体时代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对文艺评论的直接性、快捷性、互动性、跨媒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挑战,作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之一的文艺评论亟待与新语境下的文艺创作并驾齐驱、比翼齐飞。
    为了让文艺评论与时俱进,走进青年、走向校园,使评论队伍更加年轻化、大众化,4月9日,“中国文艺评论进校园”首场活动暨网络文艺评论与发展论坛走进中国传媒大学,十多位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围绕随手拍如何进阶为摄影艺术,网络动画、网络综艺、网络剧热点透析,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等热点话题与高校师生展开互动。
    数字时代如何进阶摄影艺术
    摄影设备的发展与普及让拍摄变得触手可及,在全民摄影的大潮中,视听艺术和图像传播变得异常迅猛,如何打通文艺评论与图像艺术的“任督二脉”,用三言两语的微评囊括摄影精髓,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协会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的“文艺评论家眼中的美丽中国”活动,为图像和文字的视觉同构创造了表达与阐释的契机。此次进校园讲座,几位文艺理论家和视觉评论家就如何品鉴摄影作品和提升摄影艺术的审美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说:“文字和图像结合历来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比如文人画,就需要很高的书法和文学修养。摄影微评就是文字与图像结合的艺术创作实践。”
    “数字和网络时代滋生了一种数字网络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索久林直言,“快餐式的摄影使人们来不及在创作上做更多艺术思考,导致一些作品的审美特质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创作思想指向不明、画面主题表达不突出,同时还存在同质化倾向,因缺少创新而产生大量‘正确的废品’。只有明确了想要拍摄的主题,运用了恰当的构图和角度,作品才更有生命力和价值。”
    在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副主任吴砚华看来,与摄影艺术创作的繁荣相比,摄影的评论比较薄弱和滞后,如今的摄影界不乏技术控、设备控,但不管手段如何先进,作品所要反映的思想和立意才是最重要的。
    网络影视评论要接地气
    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也带来评论无处不在、人人皆可发言的文艺评论新生态。在探究网络影视发展现状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教授贾秀清认为,当前,网络动画的内容与画风正趋向全年龄化,其生产模式化、供给侧奶嘴化的倾向与评论主阵地的缺乏等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胜利系统梳理了网络评论面临的形式和问题。在他看来,当前传统理论界的评论家尤其是一些高校老师,更擅长于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批评,但对作品艺术形式方面的批评关注度不够或没有关注。应将高大上的文艺理论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使网络影视评论更接地气。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专家评议员朱传欣提出,作为网络文艺阵营的重要成员,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和网络剧、网络电影,已成为拉动互联网流量的三驾马车,其发展体现了从电视到网络、从节目到内容、从作品到产品的趋势。“网络综艺从选题到制作、发行都具有较强的互联网思维与意识,对其评论也要顺势而为。”
    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
    自1998年网络小说作家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发表以来,中国网络文学已经走到了第20个年头,成为文艺创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针对“文艺不要做市场的奴隶”这一说法,晋江文学城创始人黄艳明反过来推演了市场是如何一步步企图奴役文艺的。在她看来,网络文学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阶段,属于一种我手写我心、不以谋利为目的的自由表达状态;第二个阶段是纸媒阶段,挣钱的方式主要通过出版;第三个阶段是VIP收费阶段,这一时期作品的质量有所下降,出版已不是作者的唯一追求;第四个阶段是手机阶段,这一阶段终结了题材多样的黄金时代,创作者大都被市场牵引,纷纷扎堆热门题材,导致创作同质化、套路化、碎片化和慢热的冷门题材难产。“我们说文艺不要做市场的奴隶,但一种不可逆转的市场经济关系正一步步奴役文艺作品往某几个方向扎堆。对此,文艺评论要起到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提升网络文学的品质、内涵和价值。”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认为,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定位应该放在全球媒介的视野下进行。“为什么网络文学中国风景独好,不仅因为我们拥有更大的生产规模、更专业的类型小说以及承载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中国故事,更得益于携带先进媒介能量的原创性生产机制,正是这些因素促进了网络文学生产从印刷时代迈向网络时代的文明进程。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文学评论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要‘入场’‘入心’,促进文学作品质量的提升,创作出更多精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