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越是好戏越要挑剔”专家研讨话剧《北京法源寺》

http://www.newdu.com 2018-04-16 中国文化报 韩君怡 参加讨论


    时空穿梭,百年沉浮,一座古刹静伫北国,见证了晚清那段家国兴衰,承载了众多仁人志士的肝胆侠义与爱国情怀,正可谓“庙堂高耸,人间戏场”。2015年12月,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编导的话剧《北京法源寺》首演,受到好评。今年3月7日至11日,这部剧目再度登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盛况依旧,一票难求。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滚动资助项目中唯一的一部话剧,《北京法源寺》还将继续打磨。日前,国家艺术基金组织专家研讨该剧,为作品进一步修改提供有力支持。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秦文表示,艺术基金既是孵化器也是发动机,希望通过专家出主意、提意见,让它走得更好、更远。
    历史人物自身魅力吸引观众
    话剧《北京法源寺》改编自李敖的同名小说,剧本改编上截取了1898年9月11日至21日作为核心的舞台时间,以兴起于唐朝的古刹法源寺为核心场所,展现维新派人士求变图新以拯救沉疴百年的晚清帝国的故事。
    《北京法源寺》的改编源于导演田沁鑫与李敖6年前的一次书房谈话,艺术家之间的惺惺相惜与敏锐直觉令两人对改编一拍即合。但等到进入实施阶段后,田沁鑫打退堂鼓了。“该剧涉及晚清国家的困境、知识分子的挣扎与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相互较量,这么宏大的题材,太难了。”田沁鑫坦言,“加之李敖先生的小说写在20年前,多年里,中国的史学界对光绪、慈禧、康有为等重要历史人物也有了新的认识。”
    最终,在李敖的鼓励与北京法源寺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区的大力支持、促成下,田沁鑫重拾信心,对每一个出场人物进行了细致研究。“我们在故宫博物院看到光绪的注批,发现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的语言严谨,具备相当的气度与能力。”在耗时两年苦心创作、几易其稿后,田沁鑫终于把这部戏搬上了舞台。
    首场演出大获成功,随后的巡演更是反响热烈,田沁鑫渐渐放下了对演员实力强但号召力弱的担忧。她说:“是这些历史人物自身的魅力吸引着观众进入剧场,感受那种炽热的情怀。”
    人物形象鲜明,思辨力量深刻
    与会专家对这部具有文化含量的大戏表示肯定,尤其在剧目的叙事风格、历史虚实的处理、人物塑造、思想内涵方面,褒扬颇多。
    “这个戏描述的是群像,虽然没有相对集中的戏剧场面展现每个人物,有的人就是只言片语,可看完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那些老臣,李鸿章、恭亲王等,像人物速写一样,几笔就把人物形象鲜明地勾画出来。”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廖向红说。
    “这部戏的一大特点是,在历史表现上不拘泥于还原历史的状态,而是开掘历史事件背后人物灵魂的真实。”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表示,梁启超和他的导师决裂那场戏,有一种撕心裂肺的力量,谭嗣同舍生取义唤起后辈血性,让这部戏更加酣畅淋漓。“每个人物都有可能写成一部戏甚至几部戏,但是这个戏摒弃闭锁式的结构,多角度地处理了历史事件。”宋宝珍说。
    语言还须谨慎,舞台还须精致
    赞扬之余,专家们也给出了各种建议,比如台词过于密集、文本不够精准、表演存在吼叫等。
    “这个戏台词太满,导致信息量太大,使观众来不及思考,我觉得应该留点白,给观众思考的时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汪浩说。还有专家认为,该剧还要减少现代性语言,不要出现“皇上用自己身边的‘秘书班子’”这样的语言,让人物说与时代、身份和性格相符的话,不能一味关注剧场效果。
    在表演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演员非常敬业,但有时演员过于卖力,导致吼叫的现象出现。“喊叫让人看得非常累,而且不真实。”表演艺术家李法曾说。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胡耀辉从舞台视觉效果方面提出了建议,如演员佩戴话筒的痕迹感对舞台有破坏性,应注意隐藏;全国流动性演出也要保持舞台设计的质感,舞台上的法源寺应有亦真亦幻的诗意等。
    “越是好戏越要挑剔,从编、导、演、舞美各个方面集合起来成为优秀的,才叫精品,缺一不可。” 胡耀辉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