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水形物语》背后的社会学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8-03-28 北京晚报 王金跃 参加讨论


    
    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莎莉·霍金斯、迈克尔·珊农等主演的《水形物语》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成为今年的最大赢家,但该片上映十天网上的评分是7.3分,这个分数有点意思,不算高也不算低,应该是能反映不少观众对于该片的复杂心情。
    我自己对于该片也是心情复杂,从情节的套路上看,该片的主情节实在有点老套,影片讲的是一个做清洁工的哑女喜欢上一条“人鱼”的故事。说是“人鱼”,其实片中这条被美军从亚马孙河捞上来的东西应该被称作是“怪物”更加合适,他是两栖动物,全身覆盖着鳞甲,有点类似于鳄鱼皮;面部的造型有点像猴子,手脚上还有蹼。除了直立行走这一点像人类外,很难让人把这条“人鱼”跟人类联系在一起。从结尾来看,这只生物的身上带有某种“天启”式的功能,让人想起《E·T》中的外星人,具有强大的超能力。
    好莱坞电影以往宣言的套路都是“美女和野兽”的故事,在《金刚》中,片中的大猩猩就是爱上一个金发女郎而最终丧命的。爱的绝望也是文学史上的经典话题。《巴黎圣母院》中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因为爱上了放荡的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而伤心欲绝。相比之下,《水形物语》是一个反常规的叙事,影片讲述的是两位最底层的“男女”互相相爱的故事,这在以往的好莱坞电影中并不是很常见。
    好莱坞电影的叙事套路是女性角色要漂亮,男性角色要孔武有力,是力量和权威的象征,如此的搭配才是整个社会的主流。《水形物语》打破了这一点。片中的哑女社会地位低,平常也没有人关注,默默无闻,她的精神世界很少有人触及。而片中的那条“人鱼”,也是人类社会的异类,美军希望从他身上提取制造生物武器的物质,所以准备拿他当实验对象。“两人”的相恋更像是底层小人物之间的爱情,他们活得如蝼蚁,脆弱孤独,但爱的火焰依然存在,他们被主流社会排斥在外,但这不妨碍他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找到满足和归宿。
    《水形物语》能打败《华盛顿邮报》和《三块广告牌》这两部影片,很能说明问题。现在的社会宽容度变得越来越高,放到10年前,同性恋还是一个很忌讳的字眼,但现在,很多国家在法律上都承认了同性恋者可以结婚。年轻一代在高压的生存压力下,以往的雄心壮志也逐渐被“小确幸”和“极简生活”等更加注重个人体验的生活方式所取代,单身主义者越来越多,去年开始的好莱坞反“性骚扰”运动也逐渐蔓延开来,互联网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以往“失声”沉默的大多数人开始在社交平台上终于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如此种种,彰显出普罗大众对于自身性的关注。《水形物语》让人最动容的地方是两个卑微的小人物油然而生的爱情。他们在以前好莱坞的叙事中被忽视,现在,他们终于走到了舞台前。
    当然,《水形物语》的结尾依然是好莱坞式的,“人鱼”最终显示神威,用自己的超能力让女主角复活,而片中反派被杀死。“两人”从此消失在江湖中,过上了童话般的生活。这让人想起歌舞片《爱乐之城》的结尾,现实中各奔前程而分手的一对旧恋人,多年后在一家酒馆相遇,女孩带着丈夫一起出现,两人在一次想象中完成了“爱的拥抱”。这跟《水形物语》简直就是一个套路,现实终归是现实,电影也终归是电影,现代人已经越来越能认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