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年龄因素与母语损耗

http://www.newdu.com 2018-03-2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 杨连瑞 蔡娉娉 参加讨论

    【摘要】语言损耗作为语言习得的逆过程,在过去三四十年间备受关注,其丰富研究成果对语言习得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损耗可分为母语损耗及二语损耗,前者更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就母语损耗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年龄被视为关键因素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借助理论探讨了年龄因素与母语损耗的相关性,并对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整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并通过该假说就年龄与母语损耗这一习得逆过程的关系作出相关解释;其次通过介绍国外学者就年龄对母语损耗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并将其分为儿童或成人单独研究及儿童与成人对比研究两类;最后简要讨论了现存不足以及此研究对我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
    【作者】杨连瑞[1] 蔡娉娉[1]
    【作者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66100
    【期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
    【关 键 词】母语损耗 年龄因素 关键期假说 语言损耗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国二语学习者词汇损耗研究”(项目编号:14YJA74005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课题“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习得及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BWXJ06)成果.
     
    引言
    语言损耗(language attrition)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泛指双语者或多语者个体或团体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退或丧失的现象(倪传斌、延俊荣,2006)。自20 世纪80 年代“语言技能损耗研讨会”召开以来,学者们围绕语言损耗进行了大量研究,成果颇丰。van Els(1986)根据损耗语种和损耗所在环境,将损耗分为四类,分别是母语环境中的母语损耗和二语损耗及二语环境中的母语损耗和二语损耗,其中对二语环境中母语损耗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影响母语损耗的因素有很多,DeKeyser & Larsen-Hall(2005:89)认为,虽然有许多影响因素,但除去社会和环境因素,年龄的影响最大。倪传斌(2009)曾对此进行了归纳综述,并指出年龄在所有因素中最为关键。国外学者就年龄对母语损耗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比之下,国内此方面研究较少。本文拟就国外年龄对母语损耗影响的主要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就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简要探讨。
    一、损耗年龄
    语言的习得与损耗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在讨论年龄对母语损耗的影响前,有必要先介绍语言习得中的关键期假说,以期对母语损耗年龄界限的研究提供理论思路。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简称CPH)首先由Penfield & Roberts(1959)提出,并由Lenneberg(1967)进一步确认发展,他认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存在着一段时间,在该段时间内,语言的习得最为容易,而超过这段时间,语言习得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Pallier(2007)指出关键期假说存在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人在人生前几年能更高效地学习语言,即习得开始年龄是影响语言习得最终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始学习语言的年龄越大,达到母语水平的几率越小,众多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另一层含义则指语言学习中难度增加将导致与年龄相关的神经可塑性变弱,可塑性的强弱与成熟性因素有关。关键期假说提出之后,便与二语习得过程联系起来,许多学者就起始年龄与二语习得水平进行了研究,认为儿童二语习得最终水平要远高于成人学习者,但在如何划分习得年龄界限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关键期假说提出,青春期是二语学习者能否达到母语者语言水平的分界线,之后有研究认为,此年龄界限应降为6 岁,更有学者质疑二语学习者是否能达到母语水平。鉴于不同研究结果,Hyltenstam & Abrahamsson(2000)对此解释说,研究方法和对语言本土性、关键期两个定义的不同是导致不同实验结果的关键。
    那么作为语言习得逆过程的语言损耗是否也存在一个年龄界限,在此之前,母语很容易受到损耗,而在此之后损耗程度相对较小呢? Kopke & Schmid(2004)曾表明,母语损耗中存在一个被大量实验一致证明的问题,即儿童损耗比成人损耗更为严重。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实验验证,Gindis(2005)指出,6 岁的被收养者在被收养到国外3 个月内,会损耗大部分母语表达,其理解能力在6 个月到1 年内完全损耗。而在对成人的研究中,Kopke(1999,引自Bylund,2009a)的研究结果显示,成年人母语损耗程度与年龄的相关关系不明显。类似研究对上述问题给予了肯定答复,并指出儿童母语语言系统的损耗更快更深入,甚至会出现完全损耗的极端现象,而成人母语损耗相较则不是很明显(Hopp & Schmid,2013)。Schmid(2010)认为,在母语损耗中,受损者移民起始年龄是研究重点,但与二语习得起始年龄的研究相比,缺乏学者们系统的关注与理论支撑,且相关研究甚少。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研究者开始着手建立一系列关于损耗过程中年龄影响因素的假设,并倾向于将此与二语习得中的关键期假说相类比,以期改善无系统理论的现状,从中得到理论支撑。Kopke(2004)认为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理论变体可与母语损耗年龄研究相联系,并指出,根据Pallier 提出的关键期假说第一层含义(即年龄越小,二语习得最终水平越高)可以推断出,儿童学习二语进度快,往往更容易产生母语损耗。这可由第二层含义加以解释,正如Bylund 等(2012)提出,儿童语言系统的高度可塑性不仅使儿童学习附加语言更快速,也使母语更易受损。Bylund(2009a)以母语接触减少年龄(age of reduced L1 contact,简称ARC)来指代损耗开始的年龄,并指出(Bylund,2012),随着年龄增长,语言加工系统可塑性下降,这不仅使语言水平趋近于本国人的过程更艰难,也使已学语言能力更不易受损。这与Pallier(2007)提出的第二层含义一致,是对此含义的进一步深化。
    与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相同的是,母语损耗也在年龄划分上存在分歧。Bylund(2009a)曾提出该界限为12 岁,但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如Birdsong(2014)认为影响母语损耗的年龄在10 岁左右。国内学者对母语损耗中的年龄因素也进行过综述。倪传斌(2009)归纳出3 个较有研究价值的年龄临界点,分别是敏感期(6~7 岁)、读写期(8~9 岁)和青春期(12~14 岁)。若在儿童敏感期阶段改变其语言环境,则语言损耗效果完全不同。大多数儿童会在读写期掌握母语的读写能力,而读写能力与年龄交互作用,是防止母语损耗的一个重要因素。青春期是母语损耗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离开母语环境的受试比在此阶段后离开的受试,其母语损耗速度更快,程度也更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