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学传统与新时代精神的创新融合与转化(2)

http://www.newdu.com 2018-03-02 文艺报 孔苏颜 参加讨论

    创造性转化:激活传统与融通世界
    传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深深地镌刻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正是由于传统的存在,“新时代”才更加彰显出了内在的丰富性与创新性。“新时代”并不是一个片段的“此刻”,它必然是从历史的必然之中破茧而出,而且凝聚着历史的分量。而传统则以隐蔽的方式延伸到了“新时代”之中,有效地衔接起了历史与当下。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那么,在新时代之中如何才能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日俱新和与时俱进?显然,一般性的传承与转化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重要的在于如何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在文学领域,文学传统与新时代精神创新融合与转化成为了一个迫切而重要的命题。如何激活传统,怎样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以平等对话的姿态融通世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创造性转化必须不忘本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有效的结合点。回避传统的创新并不是真正的创新。我们没有理由抛弃历史,简单地将传统视为保守主义倾向,因为将传统视为敌人恰恰是虚假创新的特征之一。众多伟大作家饱含传统文学修养的深度与厚度已然证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作家的传统修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其文学创造力与生命力。一个作家是否具有文学传统,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体悟是否足够深刻,以及是否能够将现代艺术形式、时代精神与传统相融合,决定了作家创作生命力的长度。因此,创新并非是对于传统的全盘否定与拒斥,而是居于传统基础之上的融合与推进。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前行,我们对哪些东西是不变的、哪些东西是变化的,应该要有一份清醒的坚守。传统能够穿越历史,从而进入到新时代之中,这恰恰证明了它获得了某种文化的内在活力。
    第二,创造性转化必须加强与当前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提升自身文化转化能力。当代中国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更需要我们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积极承担起更多的历史担当。“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工作者只有知“国运”才能找准自身发展方位。而要有效回应当下重大现实问题,找寻解决之道,就需要我们从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汲取智慧与思想,提出中国方案、中国战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即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性转化的典范。正是在传统的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紧密结合了当代中国与世界形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学创作与批评领域,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现实重大题材的挖掘,围绕大时代、大事件,着力推出一批具有新时代、新气象的优秀作品。
    第三,创造性转化必须吸收外来,提升与世界融通、对话与共享的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共享、对话与融通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自我封闭势必走向衰亡。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们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资源,我们应当以积极的姿态将它们吸收、转化为自我发展的重要食粮,不断壮大自身。莫言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感言中说:“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也曾经玩弄过形形色色的叙事花样,但我最终回归了传统,当然,这种回归,不是一成不变的回归。”诚然,文学传统是全面的、丰富的,它不仅是民族经验的传承,也承载着对世界经验的吸纳,它是一个极具兼容性的集合。因此,优秀的作家必须以开放共享、融通对话的姿态面对本民族与世界文学传统,才能以更有效的方式与世界对话。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艺。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因此,文学传统与新时代精神融合的理想状态应如盐入水,浑然天成,而且是深入其精神的高度融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