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2017年度汉语历史语法和历史词汇学科成果介绍(上)(3)

http://www.newdu.com 2018-02-27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参加讨论

    2. 3.通过对中古汉语一些重要词类和句法问题的深入挖掘和探讨,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并形成某些热点。
    被动式继续受到学者关注。高列过的《中古汉译佛经被动式使用频率再议——以中古7部般若经为考察基点》(《汉语史研究集刊》第22辑,巴蜀书社,2017)通过考察7部般若部异译经的被动式,发现汉译佛经被动式的使用频率与中土文献相比,孰高孰低目前尚难以断定;汉译佛经的被动式,与佛经原文的被动句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徐英的《南北朝时期被动句的南北异同》(《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以北魏被动句为基点,对南北朝时期一些经典文献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和细致分析,发现北魏时期被动句形式繁复,既对上古汉语被动句式有所继承,又带有南北朝时期的鲜明特色,这对于系统研究汉语被动句式的变迁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同时对被动式各种类型进行考察,发现南方口语化进程要比北方稍快,更容易接受新形式。
    连词的形成及语义演变受到重视。潘志刚的《论中古汉语“X或”类双音节连词的产生途径》(《安庆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对中古汉语“如或、若或、脱或、傥或”这一类新生的假设连词的来源进行了探讨。指出它们的形成有三条途径:1.“如或”“若或”都是由两个词性不同的单音节词经词汇化最终融合成复合词;2. 语言使用中语法的类推作用导致“脱或”这个复合词的产生;3. 同义词间的类同引申促使“傥或”具有了假设连词的用法。围绕中古时期连词语义功能的演变问题,徐朝红发表了系列文章,并出版了专著《汉语连词语义演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其中徐朝红的《从原因到让步的演变——以让步连词“既”“唯”为例》(《古汉语研究》2017年第3期)考察了多功能词“既”“唯”作让步功能的语义演变历程。文章通过跨语言语义演变模式的共性,证明汉语“既”“唯”的让步功能来源于其原因功能,语义演变的机制是在一定语境条件下的重新分析,即对否定范围的重新分析。徐朝红的《让步条件连词到让步连词的语义演变》(《语言科学》2017年第5期)基于汉语事实,同时通过跨语言考察,发现“让步条件连词>让步连词”是一个跨语言反复出现的语义演变模式。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不仅语义经历了“特殊隐涵义→一般隐涵义→固有义”的演变,而且其形态也有复杂化的趋势,并且形态复杂性与语义多样性、句法多功能性成反比。文章认为,基于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境吸收是“让步条件连词>让步连词”语义演变的主要诱因。
    一些特殊句法结构得到进一步挖掘。施思、梁银峰的《中古汉译佛经中的“与+NP+俱”结构》(《语言研究》2017年第4期)运用梵汉对勘手段对中古译经的“与+NP+俱”结构进行考察,指出该结构在语法功能上实际上是修饰句子的伴随状语,该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对应于梵文中名词的工具格或者梵文名词工具格与副词sārdha?(“与……共”)的组合形式,是梵汉两种语言接触的产物。上古汉语的“与+NP+俱”结构和中古汉译佛经中的“与+NP+俱”结构只是形式相同,但其内部语法结构并不相同,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姜南的《“将无”重考》(《中国语文》2017年第6期)从汉语史上“将无”类情态词和语言共性角度重新探讨了“将无”一词中冗余的否定语素的来源,认为“将无”并非是佛经翻译对原典梵语否定副词mā的仿造,而是情态词“将”及其引导的推测句内隐性否定语义溢出、转移到表层句法平面的结果,旨在强调说话人的主观意愿,具有类型学的意义。吴茂刚的《中古汉语副词连用的线性次序》(《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则对中古汉语副词连用的情况进行了考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