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顾随诗词讲记》读书笔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2-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12年12月的时候,买了这本《顾随诗词讲记》。买来后,发觉看不懂,很艰难地读了28页,终于读不下去,便彻底地丢开,几年里再没有翻过。
    前段时间,看到有文章写顾随,说顾随是周作人的学生。我才想起了这本书,把它找了出来,发现可以看懂了。
    这实在很值得让人高兴,说明12年到17年这几年里,我没有白活没有白读书,不知不觉间一直在进步。
    生活不进则退,为什么有人会感叹别人七老八十后,还思路清晰口齿伶俐,而另一些人刚满50岁,就已经连话也讲不清楚了呢?
    机器长久不用容易生锈,脑子也是一样,不用同样会“生锈”,变得迟钝。很多人总是说,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这个情况确实存在。不过,对比不同的用脑情况,经常使用的脑子——比如多读点书,在正常情况,并不会退化地那么快。
    以我为例,12年读不了的书,今天能读懂了。多读,在多读的过程中,理解力判断力在潜移默化中不论增长多少,至少比不学习不读书的人向前一点。
    上上个星期出去培训,很明显地发觉,有些人连双重否定的题目都看不懂。如果理解力判断力已经出现了偏差,那更需要静下心来读点书,不要害怕看不懂,现在看不懂,不代表以后也看不懂。
    譬如我现在翻开《顾随诗词讲记》,不仅能看懂,还能读得津津有味。正文的总论之部,第一句就是“文学是人生的反应,吾人乃为人生而艺术。若仅为文学而文学,则力量薄弱”,周作人的学生啊,哈哈哈。
    上次有人和我讲,周作人在今天的影响很小,她也不读周作人,我后来把这人拉黑了——虽然拉黑的直接原因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顾随诗词讲记》这本书是顾随学生叶嘉莹的听课笔记,顾随又是周作人的学生。1918年到1945年之间,周作人一直在北大和其他几所大学里教书,在几十年里,可以想象一下他教过多少学生,他的学生又教了多少学生。舒芜曾说,摘抄:他们那个年纪的人都经历过周作人的名字闪闪发光的时光,陈思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里,第一讲是《文本细读的意义和方法》,第二讲是鲁迅的《狂人日记》,第三讲就是周作人的《知堂文集》。
    周作人在知识阶层里的影响一直都在,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去听陈思和老师的现当代文学史,也听到他讲,现当代文学绕不开周作人,这句话我看到不少人说过。
    《顾随诗词讲记》开篇的第一句,就很显然站周作人的“人生的艺术派”这个观点,只不过呢,周作人还说了,“但世间无绝对的真理,艺术派和人生派的主张都各自有他的环境与原因,我们现在的取舍,也正逃不脱这两个原因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应该承认的。”
    好了,这篇写得已经离题千里啦,因为《顾随诗词讲记》这本书只是随便翻了翻,还没有开始认真地读,自然无法深入地写针对文本的读书笔记,东拉西扯了这么多,就此打住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