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后感 >

国学经典三字经读后感及资料素材

http://www.newdu.com 2018-02-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本文《国学经典三字经读后感及资料素材》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三字经——快乐课堂经典古籍必读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简介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儿童的必读必背的书籍。2008年4月25日我国新修订了《三字经》,增加修改49处,修改内容仅占原文10%,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发,力争在全国中小学推广。2009年春节到同年5月,央视百家讲坛播出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系列节目。
    至今《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还编成“安全教育三字歌”。
    《三字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有不同版本,全文字数从1120字至1722字不等。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我国优秀的蒙学读物,并称为"三、百、千"。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谈《三字经》的现代意义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们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中《千字文》存在《古千字文》、《叙古千字文》、《续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那么一共才一千五百字左右的《三字经》,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在看似浅显的词句中,都蕴含了哪些深刻的道理?
    为什么古人认为,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而对于现代人来说,《三字经》还有什么教育意义吗?
    因为《三字经》这样一本小册子,所以能够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一定具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
    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
    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
    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
    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
    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
    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他对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贡献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
    国际影响
    从明朝开始,《三字经》不仅在国内流传,更踏上异国他乡,演绎出一段段令人感喟的中外文化交流史。
    世界上最早的《三字经》翻译本是拉丁文 。
    【当中国乡村小孩在简陋的私塾里摇头诵读“人之初”时,一批来自遥远国度的外国人在闭门苦读数年中国经典后,凝视着书斋里乱叠如青山的线装书,然后都不约而同地伸手取出那本薄薄的《三字经》,然后一字一句地翻译,一点一滴地汇成中外文化交流的长河。】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外文版《三字经》是拉丁语。这就要提到一位了不起的意大利人。很多人都知道利玛窦(1552~1610年)这位首开中意文化交流之先河的使者,但是他的老师罗明坚(1543~1607年)却鲜为人知。当年就是这位罗明坚带着利玛窦来到中国,并指点他学习中国文化。
    罗明坚是历史上第一位研究汉学的欧洲人,早在1579年,他就来到澳门学习中文,他首先接触的就是这本《三字经》。这本讲述道德培养和学习精神及涵括文史的“小书”让他很快就进入传统儒家文化的领地,他深感这本《三字经》的文化价值和对西方文化界的启发作用,于是他从1581年就开始着手翻译,并将译文寄回意大利,他在附信中还写道“时间仓促,拉丁文译文也很不通顺”。虽然此书当时没发表,但历史仍清晰记录下他的这份不凡辛劳和开创之功。
    正是这位自称是“我们已被视为中国人”的意大利学者,更将《四书》、《大学》翻译为拉丁语,成为当时欧洲贵族学习东方文化的珍贵资料。
    区适子当然没想到,自己这本启蒙书,在二百多年后,竟由一位素不相识的意大利人翻译为“番文”,漂洋过海,来到的“番邦”,还成为这些洋人认识中国文化的入门必备书。
    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兴奋地说:这是三字圣经
    【在意大利人一字一句地朗读《三字经》的那会儿,俄罗斯人也开始与这本小书不期而遇,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本小书竟在日后的俄罗斯历史上产生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作用,并成为大诗人普希金钟爱的中国读物。】
    1727年,沙俄政府派遣一批人士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来到这片神奇的东方土地后,他们首先要研读的就是这本薄不起眼的《三字经》。这本字仅一千、涵括万物的神奇小书令本来有点傲慢的欧洲人渐生好奇,而其中默不知名的一位学生罗索兴更埋头将它翻译为俄文,后竟入选培训教材,成为当时文化界的流行读物。1779年,彼得堡帝俄科学院又公开出版了列昂节夫(1716~1786年)翻译的《三字经及名贤集合刊本》,因其内容与当时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推行的讲求秩序的“开明专制”等政治策略不谋而合,政府遂正式“推荐给俄国公众”并走向民间。
    不过,真正令《三字经》深入民心的是“俄国汉学之父”俾丘林(1777~1853年)。他曾在北京生活14年,深谙经史,更明晓《三字经》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他在1829年推出《汉俄对照三字经》。此书甫一推出,果然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固然有他称此书是“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这一评价,但深层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经历过暂短混乱,人们正寻找父子君臣、长幼弟兄为特征的封建专制所涵括的合理关系与秩序,而俄国教育界在当时也正好在讨论儿童教育问题,《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等典型例子让这些满口高雅法语的贵族们惊讶于早在两千年前这个毗邻大国的一位母亲早就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于是,《三字经》成为“俄国人阅读中文翻译本的指南”,并成为当时社会流行读物。
    俾丘林这位俄国东方学的奠基人素与大诗人普希金相友善,他不仅详尽介绍了自己在中国的神奇经历,更将俄文《三字经》相赠,诗人细读后,大喜莫名,在作序时称赞此书是“三字圣经”。普希金一直十分神往中国,[读后感范文:Www.64FooT.Com]他曾在诗歌上写道:“哪怕是去那遥远的中国万里长城边”,普希金研读过《四书》、《五经》,但对《三字经》情有独钟,他读此书后更四处努力,希望能到中国一游,可惜好事多磨,最后竟无法成行,但如今这本珍贵的《三字经》还静静地珍藏在普希金故居。
    此后,喀山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东方学系都以《三字经》为初级教材,而大多数入华商团和驻华使者的培训多以《三字经》为首选教材,因而,《三字经》在俄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
    风行欧美文化界的启蒙读物
    【回首中外文化交流史,我们突然发现,众多不同国家的汉学权威在介绍中国传统经典时,大多都将《三字经》与《论语》、《孟子》等儒家圣人经典并列推介。他们这种出自非功利色彩的选择,正好道出《三字经》同样不可小觑的文化意义。】
    在十七世纪前后,不仅俄罗斯推崇《三字经》,韩国、日本也对《三字经》青眼有加。日本早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已印行由中国商船带来的各种版本的《三字经》。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1868~1921年),日本的私塾已采用《三字经》,后更大量出现各种仿制本,如《本朝三字经》、《皇朝三字经》等,多达二十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三字押韵,介绍日本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的《本朝三字经》。如今,人们仍不时提起这本在日本影响深远的启蒙读物。
    在英国,马礼逊(1782~1834年)对《三字经》的流传功不可没。如果讲利玛窦首次开创了真正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流,那么,马礼逊就是将中西文化交流推向更深层次、更广泛影响的关键人物。因为利玛窦开创性的贡献更多的是让中国人从科学技术中认识世界和西方,而马礼逊不仅是《圣经》中文译者、第一本汉英辞书《华英词典》的编撰人,他还创办中外人士学习东西方文化的华英学院,从此,中西文化的交流逐渐突破了单一的文化输送,逐渐走向双向的文化沟通互补,而他着手翻译的第一本中国传统经典就是《三字经》。1812年,他出版《中国春秋》英文版,包括《三字经》和《大学》,虽仅70多页,但在渴望了解中国的英国文化界却风行多时。修订后,1917年又在伦敦再版。
    后来,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他主办的《中国丛报》上刊载《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并走向美国。
    在法国,也有一位大学者将目光停留在《三字经》上,他就是儒莲(1797年~1873年),一位杰出的犹太籍汉学家。他在1827年担任法兰西研究院图书馆副馆长后,充分利用丰富的汉文藏书,潜心研读中国经典,他积四十年功夫,翻译出《孟子》、《三字经》、《西厢记》、《白蛇传》、《老子道德经》、《天工开物》等中国典籍,而他也成为法国汉学三大时期的代表人物,后来法国还以他名字设立“儒莲汉学奖”,香港著名学者饶宗颐曾获此奖。
    众多欧洲汉学家在翻译中国传统经典时,可能会对其中一两本典籍有所忽略,但对《三字经》都不见遗漏,这确实是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其实也折射出这本启蒙小书确实蕴含着令人无法绕开或轻视的文化分量。
    让《三字经》走向世界的潘世兹
    【自十八世纪初郭栋臣将《三字经》翻译为意大利文后,时间推移了两百多年。一位祖籍南海,留学英伦,久经磨难,仍老骥伏枥的老学者在上海一所大学里静静地将这本“蒙学之冠”译成英文,并立即成为当代世界各地争相采用的标准版本,让《三字经》这本古老的启蒙读物通过一位中国人的心血与智慧走向当今世界。】
    潘世兹是广东南海人,早年就读英国牛津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出任圣约翰大学校长、复旦大学英文教授和图书馆馆长。这位学贯中西,光风霁月的大学者,在其年入黄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却动手将《三字经》翻译成英文,成为当代中国英译《三字经》第一人。1989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本《三字经》就是采用潘世兹教授的原文,而这本结构精妙的英文《三字经》更被推荐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让当今世界各地都能通过纯粹地道的英文去认识和领略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当今中国学人的学养,如今,这本英文《三字经》成为新加坡的教科书。1990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组织选编入《儿童道德丛书》,向世界各地儿童推介学习,成为一本世界著名的启蒙读物。
    经过七百多年的流传,《三字经》从岭南乡间走向宫廷内外,从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间读物成为联合国推荐的世界启蒙名著,其间的曲折历史和历代学者的心血与贡献可谓纸书难尽,而它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是垂裕千秋,造福后代。
    内容介绍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第一部分: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第二部分: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第三部分: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第四部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第五部分: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第六部分: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 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 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
    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其内容涵盖量非常丰富、全面。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有两本书是一定要读的,那就是《三字经》跟《弟子规》。《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以及人伦的次第与纲常,深入学习,深信每个人都会燃起对华夏先祖的崇敬与承担弘扬文化的责任感。
    不同版本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此后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三字经》的内容上,不同历史时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为止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并出现相关注解本、插图本。如明清时期就有《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和《广三字经》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经》增订本,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5]
    解放后,又对三字经进行修订。主要涉及一些民族史观内容的修订。如:
    关于元代历史的“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改为“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关于清代历史的“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改为“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全文内容
    三字经
    (第一部分——教育之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第二部分——礼仪为首)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第三部分——必知常识)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