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后感 >

《听杨绛谈往事》读后感心得体会

http://www.newdu.com 2018-02-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听杨绛谈往事》读后感心得体会
    看书期间,觉得这本书对我很不友好:一是钱杨二位先生的学习热情与能力,让我觉得空度许多光阴;二是钱杨等人正直而谦逊的品行气性,像镜子般明晃晃地照着自己,生出几分惭愧;三是钱杨一家温馨和谐的相处片段,让远离家乡的单身狗突然生出了几丝乡愁……
    先说学习,也涉及些爱情。钱杨的爱情,学术氛围无比浓郁。而钱杨的学习,又遍洒爱情的“酸臭”与知己的惺惺相惜。大抵有才、进取的人总是互有感应。钱杨两人的学习热情总是让我这个“床上躺”汗颜不已。很难想象杨绛先生人至中年,却可以为翻译《堂吉诃德》自学西班牙语;世道混乱,家事繁重,却仍能挤出时间投身创作。钱钟书先生就不多提了,作为小初高课堂上的常客,书里的趣闻轶事、情书日记,又一点点丰满了这位“大才子”的血肉,啊……让我不禁肤浅地感慨“学神就是学神,失恋都能写出本诗集……”不过总结起来还是老套路:广读书,勤思考,笔耕不辍。
    再说为人与家庭。看着杨绛先生,特别佩服她谦逊隐忍的包容心、真诚温柔的待人方式、“无所不能”的学习劲儿和有事敢扛的勇气。所处世界和谐平静时,释放善意不难。周边暗流汹涌时,还能释放善意,却是一种境界了。家庭对个人的性格品质有着极大影响。我很钦佩杨绛的家庭,也不禁想嘚瑟下自己的爸妈。爸妈对我影响很大,比起“说教”,最终触动我的还是他俩日常待人处事的方式、言语。关于“为人”的很多理说不透,但言行是最直接的反映,总有那么几次,会觉得自己做事特像他俩。不过长大后,离外面的世界近了,有些想法、处事方式却有些变味。有时候觉得自己越来越“独”,越来越“私”,失了很多温度,却又没觉得哪里出了错。以前一直试图以逻辑思维论证“好人好报”的科学性,总试图学习所谓“厚黑学”,可现在,一是多为前人经验可鉴,二是个人智商所限,不如活的善良些、简单些,追求个自己想要的目标。
    
    最后是从文革延伸的一些思考。“寸铁杀人”,言语的力量可怖至此。今天的传媒也是一样。消息遍地,真假难辨。有些简单的思维模式有时候会不会引发可怕的后果。例如薛之谦案,我没有多加关注,也没有对事情细节加以推敲,但是直觉却简单地留下判断:“一个巴掌拍不响,涉事的人肯定都有问题。”
    这样粗暴的判断模式漏洞百出:一个巴掌真的拍不响吗?空穴真的不来风吗?“三人成虎”“无中生有”有那么难吗?自媒体发达的当下,“造谣”其实无比简单。在“宁可信其有”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常常对一些谣言保留将信将疑的态度,但事后不会加以验证。足够久的时间之后,我就会把这些谣言当做“确有其事”的谈资加以散布了。
    在对人的印象上,这点尤其可怕。我之前一直觉得“清者自清”,对我有所误解的人,如果能与我相处的话,应该很快就会消除误会。但是生活经验告诉我,刻板印象很难改变。明星身上,这点好像特别明显。形象好时,做什么都无伤大雅。一旦形象管理出现问题,负面新闻大量爆发,不管什么小细节都会挑拣出错误,不管做什么慈善,都会觉得是“公关洗白”。日常生活也是,与有负面评价的人相处时,我也会下意识放大这个人的缺点,曲解这个人的一些行为,而不会真的去客观地了解对方。在这种简单的判断模式下,我认为自己没有客观评判他人的能力。以后要提醒自己,发表评论时,要像多细胞生物一样复杂、谨慎地思考、考证。
    书中部分句子摘录
    【为人处事】
    1.Dare to say NO。(如何算在恰当的时机拒绝)
    2.向哲人导师学习,也可以亦师亦友。
    3.杨绛:永远要在群众当中,不摆架子。穿隐身衣,做一个“零”,默默追求自己的目标。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会视而不见,见而不睹。自己则可保天真,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身处卑微者,无需显身露面,最有机缘见识世态人情的真相。(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4.“博雅”:关心社会现实。杨绛晚年也不曾脱离社会现实,常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并作出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谓“世事全在心中,与大众同悲喜。”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如果没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去承担重任,那我们的努力就失去了价值。自强不息是起点,厚德载物是“止”,止于至善。
    5.杨绛厉害的在于看似“无所不能”“处事沉稳”。凡有不会,便积极自学,翻译《堂吉诃德》时,四十多仍自学西班牙语,尽量从原著原汁原味地加以翻译,不得不服。
    6.钱钟书的气性:上海在日本侵占期间成为“孤岛”,自己缺工作时,却坚持不夺人生计。
    7.吃苦孕育智慧,磨练人品。凡事先人后己,认吃亏。(杨绛虽在小事认吃亏,但是在该反驳、该有骨气的时候却又立得住,站得直。“无事,决不去惹事;有事,也绝不怕事。”)
    8.人生一世,无非认识自己,洗炼自己。人需要改造自己,但必须自觉自愿。(这算是杨绛对文革思想改造的小反动)
    【学习思考】
    1.不可人云亦云,思考的时候要有理有据
    2.杨绛读书:先读原著——有自己的看法——看他人的评论
    钱钟书读书:原著——笔记——有的重读——反刍写笔记
    写字帖,饭后散步,背书玩……
    3.杨绛、钱钟书在校学习不计较分数,但很珍惜学习的时间。
    4.钱杨二人保持着各自的作息,但是都分秒必争地读书学习。
    5.钱钟书讲文学时,重视讲述思潮源流和演变。他说,文学反映社会现象,要说明现象,必须掌握充分的证据,才能严格地做好学问。研究西方文学必须重视西方思想史。钱钟书讲文学不满足于讲史实、分析名作,而是致力于理出思想脉络,旁征博引。
    6.学习文学,可以尝试模仿文学大家的语言特点,但是务必笔耕不辍,不断练习,广泛涉猎文学原著。
    【感情】
    1.友谊:青少年时代积累的友谊是最纯真的友谊。少年杨绛说:“毋友不如己者,我的朋友个个比我强。”(个人理解为:不是瞧不起谁,而是要善于欣赏,共同进步)
    2.钱钟书与杨绛二人家庭氛围相差很大,二人却相处极为和谐,与彼此的家庭相处也极为融洽。
    3.钱杨的爱情:wife,mistress,friend。
    个人疑问
    1.若是长期住校,学校的影响便会大于家庭;常在家里,家庭的影响便会大于学校。(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多大?当今的教育体制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塑造,导致一定程度的同质化?)
    2.王季玉为振华办学奔波,是好想法,是大好事。但是为了大目标,可以使小手段“坑”别人吗?王季玉半蒙半骗地让杨绛做了一年校长,事后有节有度地道歉,“不爽快”有用就“不爽快”。这样的处事方式对吗?
    作者:哦一只叶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