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3)

http://www.newdu.com 2018-06-25 华语桥 田小琳 参加讨论

    (二)规范词语和社区词语
    社区词语是本文提出的新概念新术语。它的内涵是指由于社会背景不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由于背景不同带来的人们心理因素差异,而产生的适应本地社会区域的词语。社区词语的外延主要指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人社区所流行的词语。海外华人社区范围很广,比如东南亚华人社区,美国华人社区、欧洲华人社区等。
    我在拙文《香港流通的词语和社会生活》中指出,这类社区词语的构词方式和规范词语是相同的,它也是从汉语语素库中选择语素,选用惯用的构词方式将语素组合成新词,因而尽管是在某社区流行的词语,也很容易被其它中国人和华人所理解,从而也容易被规范词语所吸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它不包括用方言字或其它用以记方音的汉字记录的方言土语,也不包括这个概念规范词语已有用惯了的相当的词语。
    像香港社区流行的这样的一些词语,是可以进入规范词语的,有些已经进入普通话:
    但在香港流行的粤方言土语词却不能进入规范词语,比如: 、、、、咁、、、等等。还有像 “波” “作骚”之类的词,普通话中已有 “球” “表演”,而且用得很广泛, “波” “作骚”也不能进入规范词语。某个地区通用的方言词,不能算作社区词语。
    关于社区词语的对比研究,近十年来已经越来越多,台湾省学者姚荣松《海峡两岸的新词语的比较分析》一文中指出: “四十多年来所产生的两岸的新词汇,主要从两岸分隔的背景因素来分类,有带有意识形态的新词汇,特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新词汇,反映新生事物的新造词,外来语或流行语,新兴的地区性词语(方言词)。”(《语文分析》其中所说的 “特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新词汇”,我认为多半是社区词语。)
    中国内地1992年由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编着的《海峡两岸词语对释》一书出版。书中指出,由于历史及地缘等原因,40多年来海峡两岸长期隔阂,因而在日常用语上形成了一些差异。为了促进兩岸的交流,根据海峡两岸中文信息技术标准化联合工作组的要求,经两岸专家共同努力,编出这本对释词典。其中以港台地区用语为主,收5030条,中国内地用语374条。这本书可以看作是对部分社区词的描写,很有实用和研究价值。
    社区词语必然大大丰富规范词语的库存,人们交际中表述概念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词语修辞有更多方式。比如,规范词语 “宇宙飞船”指的是 “用多级火箭做运载工具、从地球上发射出去能在宇宙空间航行的飞行器。”香港常称之为 “宇宙飞船”, “穿梭机”用的是大家一看就懂的语素来构词。 “宇宙飞船”、 “太空船” “穿梭机”都可通用,它有不同修辞色彩。香港由 “太空船”衍生出的 “太空人”,多用引申比喻义,比喻因移民外国而夫妻居往两地,先生常要坐飞机探家,而成为 “太空人”。这个词限于香港常用,一时不能进入规范词语。再比如 “游车河”, “游船河”,香港是作为一个词语来使用的,规范词语也作为三音节词吸收。这比说 “乘车在街里兜风”、 “乘船在河里游玩”来得简练。其中的 “河”,是比喻车船的路线长似河般的流淌。
    社区词语的产生和使用,完全符合词汇的发展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词汇研究也应关注这一新课题、新领域。
    (三)规范词语和方言词语
    中国有七大方言区,大方言中又有小方言,通行于各方言区的词语是方言词语。每个方言也都有自己的语音、语法、词汇体系,方言体系都已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现代汉语标准语正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又在发展中不断吸收方言的营养而发展。
    方言词这个概念至少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在某方言区通行的,外延大;一是指为标准语吸收了的,外延小。这里讨论的是为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释义部分说明,凡标<方>的表示方言。就目前收的方言词看,范围是偏宽的,里面有地道的方言词,也有为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如果编规范词典,只能保留为标准语吸收的。
    以《现代汉语词典(补编)》所收的方言词举例来看,我认为下列方言词已经进入规范词库,括号内的是常用词,或说是规范的用法,用以比较:
    还有一些标注为方言词,是指流通在方言区的,至少标准语词库现时还不能吸收的,例如下面这些方言词,括号内是常用词:
    容易进入规范词库的方言词,多半是构词语素较常见,且是直接表示意义的。大家看了容易理解,也就方便推广应用。比如,乖顺(方言词), “乖”也有 “顺”义,并列构词的 “顺从”成为同义词。而 “撒丫子(或作撒鸭子)”是北京方言词,北京以外的人大半都不会懂这个是指 “放开脚步跑”。尽管 “撒”有 “放开”义, “丫子”指 “脚丫子”,也还是难于理解。
    北方方言词语是普通话词语的基础。标准语词库因而会吸收较多的北方方言词。李行健教授主编了《汉语北方话基本词汇集》,陈章太教授进行了 “汉语北方话词汇初步考察”并撰写了论文,这些研究对确定规范词语的范围外延,均有积极作用。
    使用方言词(未被标准语吸收的)多半在文学作品中,或者在当地报章杂志的某些专栏里,这是可以容许的,因为这种作用范围不大,数量也不多,又能增加表现力。以最近流行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为例,作者陈忠实是陜西西安人,里面就有不少陜西方言,比如、:烧酒(白酒)、猛乍(突然)、拾缀(收拾、安排)、咋(怎样)、瞎瞎病(绝症)、单崩儿(单个儿)、墓圪塔(粪堆儿)、大大(爸爸)、踏摸(寻、找)、哪达(哪里)、罐罐馍(馒头)等等。方言词在文学作品中增加地方色彩,别有一番表现力。
    标准语词库吸收方言词来丰富自己的库存,这是必要的手段。到底各个方言区输送到标准词库有哪些词,是个值得认真考查的问题。各方言区研究本方言的专家在描写本方言词系统时,可特别注意这个课题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