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缀是语素和词法单位 从语言单位上看,词缀是词法平面的一个语素,是“词缀语素”。词缀语素是与词根词素相对的概念。词根词素有理性意义,有对应所指,反映客观世界;词缀语素表达的是词法意义,无对应所指,不直接反映客观世界。比如“老公”、“老婆”里的“公”指丈夫,“婆”指妻子,都是对客观所指的语义概括。年轻夫妇互称“老公”、“老婆”,自然并不是真的[+年老],而是在词缀语素“老”的源素语义特征[+时间久]上引申出来的[+感情深]而产生的。同时,前缀语素“老”为词根词素“公”和“婆”增加了诙谐、亲昵的色彩意义。可见,派生词义是词根的理性意义和词缀的词法意义融合的产物。又比如“一”、“二”、“三”是基数词,加上词缀“第”,构成了“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以上例子中,“老”和“第”作为词缀语素的性质是很明显的。 从构词单位上看,词缀是词法单位。词法单位,与句法单位互为上下位关系。词的下级单位是语素,句子的下级单位是词。语素中意义虚灵的成分是词缀,词中意义虚灵的成分是虚词。词缀和虚词是不同语法层上的虚义成分,如“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凡天下战国七,燕处弱焉”(《史记·苏秦列传》)当中,前句中“忽”是形容词,表示“急速”,加上“焉”,构成复音词,虽然词性没有改变,仍是形容词,但是为整个词增添了描状情貌的形象性,使刻意追求学问而不得之状跃然纸上。后句中“焉”是句尾语气词,关涉到的语言层级是句子,“焉”起到的是“助句”的功能。因此,前句中“焉”是词缀,后句中“焉”是句尾语气词。它们属于不同的语法层级,一个是虚语素,一个是虚词。但是,古代经史注释家一直把它们视为同物,称作“辞也”或“语助”、“语词”,掩盖了它们的词法、句法意义区别。 词缀具有范畴意义 从语法意义上看,词缀表达的是词一级的范畴意义。句法平面的范畴是与时、体、态等相关的概念。前文提到,基数词前添加前缀“第”、“老”表示次序;“公”、“婆”等称谓前添加前缀“老”可以表示诙谐、亲昵的感情色彩等,就是词缀带给词的范畴义,也就是词缀语法化后所表示的词法意义。 从词缀意义的来源上看,每个词缀虚化程度不同,甚至同一个词缀的不同用法的虚化程度也不同。词缀不同程度的虚化意义,多由源语素的一个或某几个义素引申而来。比如常见的上古汉语名词性前缀 “有”。前缀“有”来源于动作动词“有”,其本义表示存现、专有和领有,语法化为名词性前缀后,可以用在部族名、国名、朝代名前面,如“有苗”、“有仍”、“有周”等,其范畴义含有[+存在]的语义特征,构词法功能是把普通名词变为专有名词。“有”还可以用在普通名词前,如“有居”、“有众”等。如词根“众”在殷周时指奴隶,他们的身份是不自由的,是[+被占有]的。“有”又可以放在动词前,如“有司”,把动词变为了名词,为“司”增加了[+专有+责任]的语义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