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萧红研究80余年的历史,总体来说呈现先抑后扬的轨迹,而对已有的文学史中的萧红书写进行考察,情况大抵相同。具体来看,随着时代语境变换,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萧红书写大体经历了两个大的历史时期,文学史成果的区域分布包括大陆和港台。第一个阶段是1950年代到新时期初期即1980年代中期之前,受制于文学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部分的文学史观影响,此时期的萧红书写基本注重从文学救亡视角,对《生死场》为主的前期创作进行重点解读,对其他代表性作品关注不够且批评多于肯定,没有完全呈现和诠释萧红创作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第二个阶段是1980年代中期直至当下,萧红的文学史书写洗尽政治的铅华,回归文学,从现代性与文化启蒙视域来分析和阐释萧红的创作及文学史意义。文学史关于萧红的书写在60多年里虽经历了较大的变化,但从实际情况看,实然与应然之间仍未统一,一些深层次问题仍需考量和辨析。对于影响萧红的文学史书写的主要话语资源、文学史中萧红被置于的时期及章节的安排是否妥当、如何将萧红从政治化的分期与归属中松绑并回归应有的文学审美属性与定位,以及如何在文学史写作中客观真实地展示萧红创作全貌等等,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尽可能地还原萧红文学史应有的面目与地位。总体看来,萧红的文学史书写经历了先抑后扬的演进轨迹,从中也反映了文学史话语范式的发展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