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利性是留学生汉语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估和衡量留学生汉语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国家汉办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能力介绍中指出,“通过HSKK(中级)的考生可以听懂并用汉语较为流利地与汉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通过HSKK(高级)的考生可以听懂并用汉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要对流利性进行定义,确定其本质,继而明确其判定依据,却并不容易。人们究竟以什么作为标准来评判口语流利性?口语流利性有怎样的内涵?这些问题至今仍没有公认的结论。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深入展开,传统的汉语口语能力测量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口语能力测试主要依靠评判者的主观评判,不但对评判者要求高,而且也较为费时,效率低,难以大范围、远程地开展考试。如今,诸如“如何鉴定汉语流利性的内涵”以及“如何有效地测量汉语流利性”等问题已是汉语测试、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言流利性的定义 “流利性”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不仅包括言语产出的相关内容,也包括言语感知的相关方面。不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研究报告中,流利性常具有一些不同的含义:有时指一种能如同汉语母语者一样运用汉语进行言语表达的能力;有时指准确发音的能力,即没有或几乎没有口音的汉语语音能力;有时指能够使用丰富汉语词汇的能力;有时指准确使用汉语语法的能力;有时指能够顺畅演讲的能力;有时甚至还可以指进行快速准确汉语阅读的能力。显然,流利性这个概念需要进一步鉴定和明确。 总体来说,流利性可分为广义流利性和狭义流利性。广义流利性指整体的口语能力,在日常谈话时,人们说“她很流利”通常指说话人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有效表达的能力;而狭义流利性主要指言语表达的时间维度,指言语表达的“流畅性”。狭义流利性是低层次的流利性,低层次的流利性既可以通过主观印象来评判,也可以通过语速、停顿、重复、自我纠正等指标来衡量;广义流利性是高层次的流利性,是指能够将思想快速、流畅、准确、高效地转化成语言的能力,是一种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另外,流利性还可分为话语流利性、感知流利性和认知流利性。话语流利性指学习者口语产出的话语所具有的特征,包括时间维度,如语速和平均语流长度等,还包括停顿、迟疑、修复等特点。感知流利性是指听者依据他们对话语流利度的感知,对说话者的认知流利度作出的推论。换言之,感知流利性指听者依据对说话者话语的印象对说话者所作出的一种判断,是听者对说话者言语加工的一种印象。认知流利性指口语表达时所参与的认知机制的运作效率,也就是学习者操控和协调言语表达的认知过程进行高效言语产出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