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语义动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的语言能力,对语义的衍生具有一定的预测力。随着世界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意义的衍生是无尽的。在“词汇语义动态模式”指导下创建的“词典人”(лексикограф, lexicographer)系统,不仅是一部词典,更是一个实验性的、开放的数据库。它的词汇表并没有涵盖所有的词,也没有对所收入的词进行详尽无遗的解释。使用者可以在这一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参数和意义成分等形式化的基本工具,根据已有模式增补新的词汇。这种预测性的描写方法符合将意义进行形式化的本意,有助于实现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 词汇以及语法、语音等语言层次是一个系统,这是现代语义学的出发点之一。同时,词汇的多义性,尤其是尤·杰·阿普列相所言的“常规多义性”,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现代语义学通常将多义词孤立的义项视为换喻、隐喻、提喻等转喻用法,这种描写方法破坏了词汇意义的整体性。“词汇语义动态模式”认为,词汇与其他词汇的搭配能力、是否具有某种语法形式以及这些形式的意义、在句中是否是重心等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的意义。叶·维·帕杜切娃认为,在谓词(动词)的意义中就能够预感到句法联系的类型。 不同意义中参数的变化,表明词汇的意义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层级体系,甚至是特定一类词的意义聚合体。加·伊·库斯托娃和赖·约·罗津娜等人的研究表明:词汇的主题类别能够预示它的衍生潜能,并且在最终意义上决定多义性的聚合体。通过采用统一的释义格式、根据词汇所属的分类范畴对词汇进行释义,词汇的语义成分以及语义参数将词联合为规模不等的类别,进而构成语言词汇体系的基础。 “词汇语义动态模式”的早期研究对象主要是动词,但学者近年来使用这一思想和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语法类别词汇(包括名词、形容词、副词、前置词等)衍生意义的构成策略,赖·约·罗津娜还研究了现代俚语中词汇语义衍生的特殊模式。上述研究说明了该模式的普适性,同时也揭示了一些违反衍生规律的现象。 “词汇语义动态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参数是其主要方法和工具。根据词义动态研究所涉及的动词语义类别,主要的参项分类类别超过70种,而名词分类类别的数量会随着动词词典语义规模的扩大而增长。参数数量不宜过多,否则将失去参数本身的方法论意义。主题类别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划分的,无法穷尽所有的语言现象,例如,使役动词释义中涉及的主体分类类别数量非常少,仅包括“人”、“自然力”、“工具”、“疾病”等。此外,释义的预测能力是有限的,并且推导规则往往太过复杂,目前,意义的衍推仅仅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本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1日第7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