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俄罗斯语言学研究中,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是由叶·维·帕杜切娃等学者在语法和语义研究中提出的“词汇语义动态模式”(dynamic model of lexical semantics)。如果说构词学研究词汇的生成模式,转换生成语法研究句子的生成模式,那么“词汇语义动态模式”就是研究词汇语义的生成模式或衍生模式。这一研究受到尤·杰·阿普列相和尼·达·阿鲁秋诺娃等权威学者的指导,参与者包括加·伊·库斯托娃、叶·弗·拉希琳娜和赖·约·罗津娜等当代语义学研究专家。 “词汇语义动态模式”吸收了乔姆斯基(A. N. Chomsky)的转换生成思想,以及认知语言学的语义研究成果,并借鉴了泽·文德勒(Z. Vendler)对动词体的分类法,和莫斯科语义学派对词汇进行“元语言释义”的方法等。它结合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对语义学和词典编纂学的要求,采用词汇数据库研究俄语动词的语法语义和词汇语义,以探讨词汇内部的题元(参项)结构转换与初始意义向派生意义衍生的规律性和系统性,证实了词位的表层语法表现取决于深层语义属性。“词汇语义动态模式”反映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词汇学研究的“词典化”倾向,将词义表征形式化、系统化的研究推进了一步,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词汇体系的基础是重复出现的词汇(例如“事物”、“知道”、“原因”等)以及词汇的四个语义参数:分类范畴(包括活动、过程、状态等)、主题类别(具有共同的语义要素的语义场,如感知、运动、声响类词汇等,可能涉及不同词类)、角色配位(各题元被配置于重要程度不同的句法位置)以及参项的分类类别(题元因属于不同类别而显示出的性质差异)。 任何一个语义参数的变化都可以使词汇语义发生变化,同一词汇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意义经常表现为某一参数的区别。例如,在“用纱巾蒙住眼睛”中,“蒙住”表示动态的行为,而在“泪水蒙住了眼睛”中,“蒙住”则表示静止的状态,两者分属不同的分类范畴。某些词汇的用法比较相似,但由于包含的参数不同,它们分属不同的主题类别。例如,“擦掉”是可控性的动作,因此可以说“擦掉吧”,而“摔倒”则是一种经历、不可控的事件,因此不可以说“摔倒吧”。 传统语义研究将不同词义看作同一语义常体的变体,但是实践中很难把所有的语义变化归结为一个常体的衍生物。严格而言,在没有找出全部可能变异形式之前,“常体—变体”理论是无法验证的。“词汇语义动态模式”则根据词汇的初始意义与衍生意义之间的联系来维持词汇的统一,由此可以创建一个包括初始意义和衍生模式在内的语义聚合体。体现初始意义的原型情景不仅是语义结构的源头,还是衍生意义的基础,而衍生模式确定了词的衍生意义的集合(包括现实的意义和潜在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