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服务与话语系统 “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语言服务”,主要是指“一带一路”有关国家的语言和汉语的人才培养、储备,国家语言服务和语言人才培养应急体系,语言技术(智能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PPT、翻译软件等)平台,以及向我国和有关国家的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及家庭、个人等提供各种包括语言规划、语言咨询、语言教育、语言翻译、语言技术支撑等的语言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赢,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的话语体系。各种概念、术语的中外翻译,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注意词语使用得体。比如“汉语推广”、“过剩产能输出”、“辐射中心”、“核心区域”等提法很容易被国际受众解读为中国谋求主导地区和世界的理念和姿态。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关于“一带一路”的各种话语表达,构建得体的话语体系,更多地体现语言上的平等互惠,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跨境语言问题 “一带一路”诸国许多属于和我国毗邻的周边国家,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有相当数量共同的民族和语言,这些跨境民族和语言可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十分重要的沟通与认同的角色。但是从我国与周边“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和语言规划的分析看,我国在跨境语言身份认同、文字书面语体系的创制和完善、语言社会使用活力等级、语言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基本没有优势可言,因此应当重新调整和制定国家的民族语言政策和规划,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国家相邻省区因具有特殊的跨境语言景观,应采取特殊的语言教育与研究对策。 (作者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