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实施需要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即国与国之间的“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和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如此,才能使这一设想和规划体现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语言学界就“一带一路”愿景和规划中语言可以发挥的沟通与认同作用,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和课题研究;教育部国家语委还就“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语言互通促进‘五通’的实现”,组织研制以课题为支撑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语言规划研究行动方案》;2015年,配合“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宁夏大学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研究所和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还分别及时推出《“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商务印书馆)两本内容丰富的反映“一带一路”国家语言国情和语言状况的实用专著。 语言学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状况 语言状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构成、语言关系、语言地位与功能,以及政府管理语言采取的语言政策等情况。“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使用的国语及官方语总共约60余种,非官方的地区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大概数以千计。仅其中的国语或官方语言中约1/3的语言在我国的外语高校或语言研究机构未曾开展过教学和研究,而那些非官方的地区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除同时分布在中国的语言以外),国内几乎没有任何了解和关注。这种情况与美国、俄罗斯、欧洲高校和科研机构掌握的外国语言数量和质量相差甚远,属于我国国家语言能力和语言战略的弱项。 因此研究“一带一路”语言状况,需要组织有关机构开展调研,建立语言数据库,编辑各国语言志,编纂单语词典、多语词典及各种专业词典,编写教科书及普及用书等。因“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定位的转变,我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在战略导向、能力需求、资源种类和资源质量等方面都需要战略转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