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历史记忆渐远 语言传承紧迫(2)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唐红丽 参加讨论

     
    封闭的语言环境使克蔑语较好保存
     
    
    11月16日,记者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寻找克蔑人,探访克蔑语。
    在西双版纳州社科联秘书长贾荣林的帮助下,记者联系到景洪市嘎洒镇办公室主任玉香旺。热情的玉香旺叫来了该乡曼迈村村支部书记岩温香。
    “我们村有一个曼咪自然村,住的都是克蔑人,他们都会说克蔑语。”岩温香带领记者,一路赶至曼咪自然村。
    午后的寨子里,寂静祥和,偶有鸡犬之声打破宁静。村民们三五一群地聚集着。可一见记者举着相机拍照,女人们四下逃窜,只剩下一堆男人。
    岩温香告诉记者,整个曼咪自然村有56户共200多人,以克蔑人为主要居住族群,仅有的五六个傣族、汉族人属于嫁进来的姑娘或者上门的女婿。
    岩温香说,在曼咪自然村的克蔑人家庭内部,交流都用克蔑语。克蔑人出生后,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自然而然学会了克蔑语。村里的孩子都会说克蔑语。虽然孩子们在学校以学习、使用汉语为主,学校也不教授克蔑语,但小孩回到家里都用克蔑语。如今,寨子里的孩子们和老人们都可以用克蔑语自由交流,没有语言上的障碍。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提升,这些年来,寨子里会说克蔑语的人不降反增。
    曼咪自然村是距离嘎洒镇较远的寨子,地处山区,村民们主要依靠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岩温香告诉记者,像大多数西双版纳州的村寨一样,曼咪自然村克蔑人以种植橡胶为主要收入来源,价格好时,一年有数万元的收入。曼咪自然村的年轻人很少外出打工,家里的收入足够过上富足的日子。曼咪自然村的克蔑人与外界接触很少,这也许成为这里克蔑语保存良好的重要因素。
    而身处傣族人包围中,大人小孩们从小耳濡目染,也学会了傣语。因此,如果走出寨子,遇到傣族人,克蔑人也会很熟练地用傣语彼此交流。如今克蔑人的风俗习惯大都傣化,就连穿的服装也已被傣族同化。
    现在,克蔑人被划归为布朗族。当问及族源问题时,谁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我们只知道,曼咪村的克蔑人是1966年从大曼咪村搬迁到这里。”一位叫岩罕叫的老人告诉记者,现在寨子里的56户人家是由48年前迁过来的几户发展起来的。曼咪寨子里的克蔑人,没有谁知道关于克蔑人的历史、传说等任何线索。就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不知道。岩温香说,自己小时候曾向爷爷问过这个问题,但爷爷也只是知道1966年从大曼咪村搬迁过来后的这段历史。
    大曼咪村距离景洪城区8公里,属于景洪市允景洪街道办事处辖区,地处海拔800多米的山区。
    在允景洪街道办事处主任王特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村,见到了大曼咪村村支部书记岩广。
    他说,目前大曼咪村有57户共300多克蔑人,距离大曼咪更远的江头曼咪村还有55户,共199个克蔑人。这里的语言使用情况与小曼咪村相同。但岩广说,在大曼咪村,即便是80多岁的老人也不清楚克蔑人的来历。
    在大曼咪村,村民们通用的语言以克蔑语和汉语为主。其中,克蔑语仅限于家庭和本村寨中使用,外出遇到傣族人或者汉族人,他们就换用傣语或者汉语交流。他们还能听懂一些哈尼语。总体来说,年轻人的克蔑语与汉语使用很熟练,老人使用克蔑语与傣语则更为熟练。
    问及克蔑人的来源,村子里几位老人笑着争执起来。有的说是从缅甸迁徙过来,有的认为是从柬埔寨迁徙过来。但是,因为彼此都没有证据,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位叫玉金的村民说,克蔑人的历史和族群来源,一直就是个谜。
    寨子里曾经有人想到缅甸和柬埔寨寻找先祖的线索,但是因没有经费,这件事情一直搁浅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国庆曾在2002年5月到云南西双版纳对克蔑人进行了为期50天的田野调查。根据他的调研结果,克蔑语使用人口1000余人,使用者自称“克蔑人”,当地人称之为“曼咪人”,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镇的大曼咪村、小曼咪村、江头村,勐养镇的三家村及嘎洒镇的曼咪村等五个寨子。
    根据五个寨子的克蔑人讲述,这些寨子里的克蔑人都是1966年从大曼咪村分散迁徙而出。五个寨子里的克蔑语能够互通,只有声调的不同。陈国庆调研后认为,克蔑语依然是这些村寨主要的使用语言,语言特征仍保留得相对完整。
    克蔑人没有文字,不知道自己的族源,但为何语言却保存良好?“因为我们一生下来,就跟父母住,自然而然就学会语言。此外,克蔑人大都生活在自己的寨子里,较少与外界接触,语言环境较为封闭。这是语言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玉金告诉记者。
    “布朗族不上学、蚂蚁不过河。”玉金说,布朗族没有读书的意识。现在寨子里的孩子们大都是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之后回到村子里以割胶为生。今年橡胶价格不高,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9000多元,收成好的可以达到两三万元。因为行情不好,今年村子里的年轻人选择到市里打工的人数开始变多。
    关于克蔑人的历史来源,陈国庆在其《克蔑语研究》一书中坦言,“历史文献上没有记载”。但该书记录,克蔑人的历史传说中讲述,克蔑人的祖先最早是作为泰国公主的侍从,从泰国远嫁给西双版纳领主“召片领”,一共来了四对夫妇,后来“召片领”借故把泰国公主遣返回去,其中随行的一对克蔑人夫妇被留下来,专门为“召片领”饲养一头白象,白象吃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后来那头白象在大曼咪寨这个地方死了,从此克蔑人就在这里居住下来。
    美丽的传说给克蔑人注入了神秘色彩,但克蔑人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恐怕仍是个待解的谜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