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融入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敏感性 “现在,国内有几个以周有光名字命名的研究机构,但学院却是首个。”常州大学副校长芮国强表示,学院不光要探究周老在语言方面的成就,还要将其融入教育教学,推动符合时代需求的语言文化人才成长。 新成立的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是以原外国语学院各学科为基础,整合中文类相关专业成立的实体性、综合性的语言类教学科研单位,目前设有英语、日语、西班牙语、汉语言文学4个本科专业,以及外语培训中心、语言学习训练中心和11个相关研究团队。 “现在,很多高校把中文和外语设置在不同学院里,导致中文人才不精通外语、外语人才不重视中文,而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打破了这种‘壁垒’,实现人才的复合培养。”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薛荣告诉记者,学院将通过四个专业师资、课程、活动等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在多种文化氛围中成长。 芮国强告诉记者,根据周老先生的指示,语言文化学院将围绕“开放办学”的理念,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到学院讲座;实施“教授治学”,确立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灌输。 目前,学院已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负责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并沿用常州大学“专业负责人”制度,让教授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享有主导权,薛荣告诉记者。 成立当天,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便邀请了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教授费锦昌到校开讲座,并举办了周有光学术思想研讨会。 “语言文化学院还联合多方成立了200万元的‘周有光基金’,该基金将用于资助学院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发表、举办学术活动等。”芮国强告诉记者,现在,首批研究课题已提出并制作成《指南》,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周有光先生的学术研究,从而进一步推动跨文化视野的语言人才培养。 (责任编辑:admin) |